仓央嘉措《问佛》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
佛曰:“这是一个婆娑的世界,婆娑即遗憾。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曾经被迫拥有过一只朱红色的木箱。
我的高中是需要住校的,那时的寝室没有衣柜,同学们需要自备一只行李箱,于是父亲决定把家里一只朱红色的木箱给我用。那是母亲的陪嫁,一只很重的樟木箱,有着四四方方的棱角,但是油漆已经脱落了许多,更关键的是,它不光没有轮子,还需要另外再配一把铁锁。父亲应该是知道我的心思,于是非常得意地拍拍木箱坚实的身体,炫耀道:“这可是一只樟木箱,上等的木材,防潮防蛀,商店里买来的那些行李箱看着很花哨,哪有这只樟木箱的结实和安全?”
从小到大,父亲总是能够想出很多花招哄我,比如将吸铁石藏在衣服里变“倒挂的气球”魔术,比如编出各种谜语和游戏对付我的挑食。而我自小便是乖巧温顺,有时会被父亲的生动所吸引而心生好奇,有时却也明白那是父亲诱骗我的小伎俩,却仍然会甘心配合。而且,我从来不会向经济不宽裕的父母提出过分的需求,比如同班女生的蕾丝小花裙、隔壁小伙伴的小霸王游戏机······于是,在新生报到那天,身为人民教师的父亲用一根扁担帮我将那只古老而沉重的樟木箱运到了100公里以外的我的高中校园。
尽管那只樟木箱被我懂事地接受了,但在那三年高中生活期间,我仍然会在每一次拿取衣物时心生不安,在八名同学同住的寝室里,那只沉重又土气的樟木箱被我在床底下拉出推进,它那么骄傲地紧贴着同样粗糙的水泥地面奋力摩擦,发出的巨大声响惊心动魄,让我羞愧难当。直到高中毕业,当所有同学一边拉着带滑轮的行李箱一边潇洒挥手时,我的那只骄傲的樟木箱也完成了它的光荣使命,被父亲再一次用扁担挑回了老家。
然而对于那只樟木箱的厌恶,却是在去年女儿高中入学时才被我第一次提起。因为在这个主张穷养儿富养女的时代,鱼先生却执着于“挫折教育”,坚决反对孩子在吃、穿、用方面拥有太强的优越感,向孩子隐瞒我们的家庭收入、杜绝给孩子买名牌、控制孩子的零花钱,而我也从女儿心智的成熟中逐渐认可了鱼先生的教育理念。于是,在女儿考上重点高中时,在她带着简单低调的行李入住学校之前,我与她分享了那段留在我与她相同年纪里的小遗憾,也是第一次告诉她拥有小遗憾才是人生最真实的姿态。
当然,我还与她分享了故事的结局。那个由于父母的经济不富足给我留下的浅浅的记忆,在如今讲起时,却已经没有了当时的不安,我甚至拒绝用“贫穷”二字去描述当时的窘迫。
因为在我还很小的时候,身体里就生长着一种优越感,这种骄傲源自于父亲给予我的“教师子女”的身份、以及父亲特有的那种带着文化感的溺宠;母亲收拾的整洁干净的小小房屋和院落、还有乡邻给予父母的种种赞赏······
所以在经历了种种变故之后,对于我在自己身上发现的这点文雅与乐观、甚至是仍未褪去的属于80后独生子女的“倔强”和“傲娇”,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并乐于张扬。
于是,有一天一位多年未见的老朋友突然发来微信:看你的朋友圈,感觉你总是能把生活过得像诗一样。我笑道:把生活过成诗,也只是因为换了一种角度看生活。
既然需要换一种角度看生活,说明生活是个多面体。每个看似不同的人生其实都有着相同的标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其中的怒、哀、悲、离则被人厌恶至极,它们是让生活看上去不完美的始作俑者。在人们无力躲避的时候,这些讨厌的家伙被统称为“遗憾”。而且,人的天性注定总是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那些给自己带来不愉快的东西上面,并且耿耿于怀。
其实早在读初中时,当物理老师告诉我“相互作用力”以及“参照物”的概念时,我就已经明白,为何在元宵节我穿着表姐嫌小的旧衣服,却会迫不及待地提着父亲手工制作的“仙女下凡”灯笼在小伙伴围观里得意自豪。
我,其实也包括大多数人,选择将生活中那些看上去还不错的部分呈现在外。而这样的选择,却不是因为炫耀。
那是一种幸福的引导。当我的工作承担着一支团队的责任时,我时常在朋友圈里分享各种优雅、小情调、以及刚做的新菜,是想告诉我的团队,坚持与奋斗花费了我们大部分的时间,但是我们照样有能力让优质生活不是一种奢望。
那还是对自我的救赎。在成长的过程中,我纠正了许多坏习惯,却一直保持着对事物的敏感,并且从不掩饰那样的矫情。佛说,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与残缺的。而我认为有幸在世就不应该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所以在奔波忙碌时我珍惜沿途的风景,让自己具备拥有美丽的资格,计划着完成一个精致的人生。
也许正是如此,去年5月的一天,夜空里的半轮新月让我的认知里迸出了另外一种美的概念,我称之为“缺失之美”,并在那一刹,我有了异常的清醒与冷静,对于刚刚发生的离别与丢失,我竟然看到了那些悲伤背后已经存在着的拥有和欣慰。而这样的发现,这样的思维习惯,总是让我心怀善意,时常感动得满目热泪。
如张小娴所说:人生总是要我们在遗憾中领略圆满。不是吗?我们从分离的思念中领略相聚的幸福;我们从背叛的痛苦中领略忠诚的可贵;我们从失去的悲伤中领略长相厮守的深情。
女儿进入高中的第一次考试失利,但是她欣慰地说:这个成绩让我拥有了成长的空间,决定了我在接下来的每一次考试都会是进步的。
鱼先生和我经常会为一些事情和观点各执已见、争吵不休,但是在争论之后,我们却庆幸于这完全是因为我们都拥有非常敏锐和清晰的思考能力,于是在稍作调整后便碰撞出了对越来越多事物的共同欣赏和达成目标的力量。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对于“缺失之美”的发现,甚至让我开始对除了工整、精致、圆满之外的不对称、怀旧、想像空间产生了迷恋,同时又擅长将这些小小的“遗憾”进行巧妙的拼接,最终形成了一个个独特的完美。这样的技能,应该源自于与生俱来的一颗乐观而强大的内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