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曾经说过,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爱的源泉,爱从泉眼中汩汩而出,不断地向外流淌。妈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拥有关于爱的美好品质,才能让孩子的爱之心泉不闭塞,流动向前,永葆生机。的确,孩子心中的爱与妈妈的教养密切相关,只有心中有爱的妈妈,才能养育出心中有爱的孩子,也只有心中有爱的孩子,才能真正收获人生的幸福快乐。爱就像是甘露,滋润孩子的心田,让爱的种子在孩子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成长为一片茂密的爱之森林。
培养孩子的爱心,让孩子心中始终有爱,对于妈妈而言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孩子要经常感受到爱的流淌也要在爱的喜悦之中发现生命的真理,感悟生命的真谛。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后,抱怨孩子缺乏爱,却没有反思作为父母是否从孩子小时候起就培养孩子的爱心。孩子对这个世界的爱不是与生俱来的,他们要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也要从父母身上看到爱的影子,才能得到爱的启蒙。一个孩子如果连父母都不爱,就不会爱身边的人,更不会爱陌生人,也不可能爱这个世界。由此可见,妈妈要想培养孩子的爱心,首先要让孩子对十月怀胎、辛苦孕育他的妈妈心怀感激,从而再让孩子从小爱到大爱,从自私的爱到无私的爱,也把爱的精神发扬光大,把爱的感情如同甘霖一般洒满人间。
很多妈妈都曾经见过河流,也知道河流必须保持流动的状态,才能日日长新。所谓流动,指的是河流既有源头,也有去向。相比起流动的河流,闭塞的池塘则很容易成为一潭死水,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孩子的爱之泉何尝不是如此呢?爱也应该是流动的泉水,而不要是一潭死水,否则就会成为变质的池塘。遗憾的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都非常溺爱孩子,她们一味地把自己的爱输入给孩子而从来不向孩子索要任何回报,结果孩子的爱之泉变成了从不流动的死水,渐渐地,孩子对于爱的感知能力和输出能力会越来越差。等到父母需要孩子付出的时候,孩子已经养成只知道索取、不知道付出的坏习惯,娇纵溺爱孩子的父母也就不要抱怨孩子了。
明智的妈妈不会让孩子的爱之泉变成死水她们在对孩子无私付出的同时,也常常教会孩子付出爱,回报父母的爱,还让孩子形成爱的好习惯。相比起很多妈妈总是告诉孩子“我对你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明智的妈妈却常常启迪孩子:“宝贝,妈妈现在很爱你,陪着你长大,等到妈妈老了,你也陪着妈妈,带着妈妈去妈妈想去的地方,好不好?”稚嫩的孩子一定会回答好,当妈妈问的次数多了,他们也就觉得这一切都理所当然,顺其自然,因而做起来的时候也不觉得是额外的负担。相反,假如妈妈让孩子学会伸手索要,从来不会付出,孩子即使长大成人也不愿意回馈妈妈。
很多妈妈生病的时候,总是告诉孩子:“宝贝,妈妈没事,妈妈很好…”等到妈妈老了,遭受病痛的折磨,面对一个甚至不知道要把她送进医院的孩子,又该如何自处呢?此时此刻,一切的抱怨都毫无意义,因为恶果已经酿成。明智的妈妈会向孩子示弱,也会在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例如,妈妈生病了,很难受,可以告诉孩子:“妈妈很难受,你可以给妈妈倒杯水吗?”“妈妈发烧了,浑身发冷,需要多盖一床被子,你可以给妈妈拿来吗?”在妈妈耐心的教育和引导下,孩子的爱在源源不断地输入,也许一开始孩子很小,爱的能量也很少,但是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们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他们爱的能量也会更多。这个时候,孩子理所当然为父母支撑起一片天空,给予父母最好的晚年生活。所以作为父母,不要抱怨孩子不懂得心疼父母,不懂得照顾父母。当孩子对父母表现冷漠,甚至不知道如何为父母做一些小事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反思自我,才能明白孩子爱的教育为何缺失。
很久以前,有个妈妈特别疼爱孩子。每当有了好吃的,妈妈总是把所有好吃的都留给孩子,自己连尝也不尝一口。一开始,孩子有了好吃的还会给妈妈吃,在妈妈一次又一次拒绝之后,孩子有了好吃的再也不问妈妈,连让都不让妈妈。等到长大成人之后,孩子娶了媳妇,对媳妇也很好,有美食都知道与媳妇分享,唯独对妈妈,从来不知道妈妈已经老了,需要孝敬妈妈。妈妈说起孩子的薄情寡义就很懊恼,却不知道孩子对妈妈的专属冷漠,都是因为妈妈曾经一次又一次熄灭了孩子心中对妈妈爱的火焰。
还有一位妈妈,也很疼爱孩子,拼尽全力为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条件。但是,这个妈妈总是被人批评很馋,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生活条件艰苦的年代里,每当有了好吃的,孩子都会送给妈妈品尝,妈妈总是毫不客气地狠狠咬下一大口,香甜地吃完。不知情的人就说妈妈馋嘴,孩子那么缺衣少食的,还要从孩子嘴巴里夺食。然而,孩子长大之后非常孝敬妈妈,拿了第一个月的工资就给妈妈买吃的穿的,后来即使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也决不允许孩子先吃好吃的,而是把好吃的先孝敬给妈妈吃。
从这两个妈妈的教育方法和人生的收获上,我们不难看出,前者完全是在溺爱孩子,以牺牲自己去为孩子付出,最终换来的不是孩子加倍的回报,而是孩子的薄情寡义。事实正是如此,当孩子心中的爱开始萌芽,妈妈就要用心保护好这棵爱的小苗,不断地培养小苗成长,孩子才能成为有爱心的人,也才懂得孝敬父母的道理。就像第二个事例中的妈妈,把孩子送来的美食真正品尝一口,让孩子形成付出爱的能力,这不但有助于培养孩子爱的品质,对于孩子的人生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孩子唯有爱父母,才能把这份爱扩大到身边其他人的身上,从而给予他人更好的对待。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好处,对于孩子的一生也影响深远。
爱是一种能力,也是为人至高无上的品质,更是人生道路上感受幸福和快乐的必备条件。爱是付出,也是获得,唯有会付出爱的人,才能收获幸福快乐。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要对孩子的付出毫无限度,父母唯有学会向孩子索取,才能让孩子心中爱的火焰燃烧得更加灼热。为了让孩子爱的能力更强,妈妈还要学会向孩子示弱。细心的妈妈会发现,当妈妈懒惰一些,柔弱一些,孩子反而更加独立自强。反之,如果妈妈非常强势和强悍,代替孩子做一切决定,也代劳孩子做每件事情,则孩子就会在生活中表现得很无能,甚至还会缺乏主见,导致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很多的弯路。妈妈要知道,妈妈即使再爱孩子,也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明智的妈妈会教给孩子爱他人的能力,也会教给孩子以爱之道更好地生存的能力。
好妈妈不会溺爱孩子,更不会无限度地对孩子付出。妈妈的爱适度,孩子的爱之泉才能成为流动的活水,滋润孩子的心田,孩子也才能具备爱人的能力,从而拥有充满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