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父亲在女儿16岁、19岁、22岁生日时送的礼物是女士小摩托、二手小汽车和小汽车。
女孩很困惑为什么自己收到的是车而不是花裙子,或许自己的父亲更想要一个儿子。想到这里,她不禁有些自责——如果自己是个男生,或许可以和喜欢机械和车的父亲有很多共同话题吧。
后来有次聊到这个件事,父亲告诉她:“女儿可以当儿子养,但儿子不能当姑娘养。”至于为什么送车,是因为父亲觉得女孩开车很帅。他说汽车的所有设计中他最欣赏的一项是:中控锁(中控锁是一种汽车配件,使用该锁时可不用把钥匙键插入锁孔中,就可以远距离开门和锁门)。
女孩一直不明白那有什么特别的。
直到后来她做了专职旅行摄影师,需要四处奔波,独自驾车出行,她才庆幸自己很早就学会了驾驶。
有次出差回家,深夜驾车离开机场车库时,她忽然听到中控锁发出的清脆的咔哒声,让她在孤寂中感到安稳。
她忽然很想哭。
因为自己在很小的时候,拿到的不是一条花裙子,而是一把车钥匙。父亲将世界毫无保留地铺开在她脚下,给了她自由去往任何方向的权利。
至于中控锁,是父亲希望她懂得,哪怕自由,也该在自由中学会控制自己的人生。
或许每个父母到了一定的时刻,就得把一把钥匙交到孩子的手上,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毕竟每个人的人生终究是自己的。
我很佩服这个女孩儿的爸爸,因为我见过很多父母和儿女并不是这样。
有很多的年轻人,才二十出头,人生好像已经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高中被管得够了,大学拼了命也要跑出来,好不容易到外地上几年大学,自己施展了一下策划人生的才华,临近毕业,父母开始召唤着:
“女孩子当老师多好,有假期,还不累。”
“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公务员多好,有稳定的工资,不容易失业。”
“你跑那么远干吗?在家附近找个工作得了。你要是有个意外怎么办,我们哪照顾得到你?”
每次想要和父母谈谈理想,他们会劈头盖脸地叫你现实一点。
为什么有那么多父母认为考教师资格证、公务员或者家乡的稳定工作才是人生的C位?一旦不遵守,就会贴“不听话”“不懂事”“不成熟”的标签给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她考教师资格证是为了不当老师,但教师出身的父母根本没有给她拒绝的权利。
才大二那会儿,父母隔三岔五打电话做她的工作,她嫌烦了就气冲冲地去报了名,但她在报名前和父母说好了:“我先去考,如果考到了,你们就得让我自己决定。如果我在外面闯了两三年都没什么起色,我就回家当老师。”
父母说:“好,你先考。”
她说备考的时候压力很大,“虽然题目并不难,面试也比较顺利,但我真的好害怕自己如果拿不下又得浪费半年,就不能去实习了。”
好在一切顺利。她真正喜欢的工作是编剧,即将到杭州的一家影视公司实习,父母理解了她的选择,但也提醒她,做编剧很累的。
“没有什么工作是不累的。如果可以在外面多见识几年,我能承担得了。”她是个反抗成功的案例,但她获得的自由只有两三年。
像这样的例子多不胜数。
很早之前我爸妈也是让我去考教师资格证,公务员什么的,到后来也渐渐不提了。我问我妈为什么,她说反正你也不乐意,何必呢?
当然这不是最真实的原因。
后来她跟我说,很多中年人也会害怕自己跟不上时代,慢慢地被这个世界抛弃。而孩子是对自己而言最亲密的人,将他们留在身边,如同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当自己的文化程度、威严和自身成就已经不足以说服小孩的时候,也只能用情绪去“绑架”孩子,那是一张无理取闹却可能有效的底牌。
然后,我妈让我放心去追梦,按着自己的心意去活,即使她时不时的羡慕一下别人家的孩子考了公务员,教师资格证之类的。
这几年,特别感谢当时的我妈,哪怕现在吃亏了,受委屈了也不怕的感觉。
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给自己的儿女一次选择的机会,也许他们能过得很好,变成更好的人,更孝顺,更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