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阿勋
说到这三徒弟的名字,我跑去500年前的江南,跟老吴聊了聊,他说到三个名字,嘬了一口小酒很是得意,他觉得这三个名字集中代表了他的智慧,
悟空的名字来自菩提老祖,菩提老祖所住“斜月三星洞”就是“心”字洞,心本空无,故名空,这是主线,但是猪八戒和沙和尚呢?所谓猪八戒,观音菩萨怎么取的名?“指身为姓”换句话说,这个猪八戒代表的就是身,也就是我们的欲念身体,那么沙和尚呢?姓是:“指沙为姓”,沙者,沙门也,进入了沙门,安守本分,你看沙和尚总是任劳任怨,是一路挑着担子走,孙悟空总是累的颠三倒四打妖怪,而猪八戒看似牵马,其实没干啥,什么好吃吃什么,什么好看看什么,好吃懒做还贪恋女色,猪八戒代表着身,这个身体的需求,而孙悟空,这颗心,才是真的有能耐的。
那么为什么都用“悟”?这个解法就太多了,有人说无,这也对,也不对,因为无乃是一个名词,后面如果是一个空、能、净,显然不对,名词跟着形容词,或者名词都说不过去,所以,这个悟就是一个动词,实实在在的“悟”,这里要讲讲“悟”和“知”的不同,很多人都说知识,但是什么是真的知识?
这么说吧,游泳有专门的专业研究,有人体动力研究,比如游泳衣符合人体工程的设计,包括一个游泳学专业的可能能给你讲出来游泳全世界有多少种姿势,你是否认为这是知识?
但是如果告诉你,知道这些游泳姿势的人,压根不会游泳,你认为游泳学到底算不算知识呢?
这个比喻用来干什么?说说哪些“国学大家”
当然,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知识,这个可以“学”。比如很多人会给你讲出“人人皆可为尧舜”出自孟子告子,或者“道可道非常道”有几种断句,“道”有几种解释方法,但是讲话的人从来没体验过道是什么。你是否认为这是知识呢?
所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要想成为一个佛学家,或者国学大师,甚至鸿儒,都是术,所谓研究学术,其实一直以来是相对于“悟道”的“学术”,古代是一个谦称,甚至有几分贬义,现在倒好,全弄成褒义了:“学术专家“,不过呢,这也不怨后人,因为确实”悟道者“太少了,但是这个道,只能是悟,如果学,永远学不到。
记好了:“道”,即便学到,已经误导。
天下没有谁能告诉你“道”是什么,这是一个体验,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传授的知识,那是智慧,一个体验的体悟。妙,不可言,所以不可思议。
悟,心找到我,为悟,这个我到底是什么,就是孙悟空成佛的过程。
这一点,是整个西游记的核心:“悟”,西游记不是一个“术”,之所以流传数百年,那是因为内在的智慧,而且是非常需要“悟”的,如果仅仅当成一个“神话小说”,那真是弱水三千,你只舀了一“挖耳勺”。
那么,能和净,以及空,又分别是什么关系呢?
心应该空,心收空无,就会大有。身心合一,关键是净,净产生空,空后而能。三者都在,才是一个悟道的体验,空、能、净,缺一不可。
很多修行的人牢守空,殊不知,此空本身就是不执著,如果执着于不执著,究竟还是执着,这第一关就过不了,所谓能,有人说是神通,但是执着于神通,容易走火入魔,而且究其根本,能,属身,不属心,所以追求神通,无非舍本逐末,仍然不着调,必须要静净,足够干净,清净,才会安静,宁静,空净能三者合一,才是悟道正途,而佛法僧也需要三者合一。
这不是我说的,这是老吴说的,我听他江南酒肆喝完酒说的,稀里糊涂,就凑合着听吧。不懂,就对了,懂了你又错了。
新发先生是这么点的:我觉得不错,在这里也引用:这又是一种解法,与佛学有缘的人不妨听听,其实万法相通:悟净是指本性,所谓性本净,就是觉悟本来清净的自性;悟能,是指本能,能知自己的作为都是出自本能,就是悟能;白龙马,是指本意,马是意,往西天求真是顾本,顾本之意,就是本意;悟空是本心,明白自心本空,知道自心是幻,就是悟空,知空知幻者,就是本心。
好了,要说情节了,话说观世音去了东土大唐,这个唐玄装的身世有点奇怪,新老版本的电视剧西游记都没有说这段,这段的铺垫,是一个传奇,唐僧的父亲被害,但是因为生前放生了一条金鱼龙王,于是还魂复生,而这个玄装又替父报仇的故事,总之所谓因果,总归奇人要有个传奇的身世,这一点我刚才去了500年前,嘲笑了老吴一把,我笑他你果真无法不昧因果,他也有些不好意思,他说他善于编非人间的事情,对这人间的故事,有些不善于操作,我后来安慰他,古代四大名著,其他三个都是人间的故事,只有你这人心的故事,是四个中的一个唯一,算是让他有些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