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這一講時,真的出現「心驚膽顫」的感覺,原因是,我就是那個「單面人」。重考對我來說根本是以追夢之名,行單面人之實。
太多人問我為什麼重考醫學系,表面上我的答案是一圓高中時夢想,但我都不用深思我就知道,真正讓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醫生未來的薪水與社會地位,以及有錢後可以享受到的人生。我重考的契機也是媽媽這樣那樣給我畫得美好藍圖,更別提爸爸直接以考上後給我多少錢獎勵我⋯⋯
但我很快發現一旦財富到了某種程度,財富本身就很難再成為追求,我汲汲營營追求當醫生,也應該要有點something bigger than myself 的抱負。
我曾經寫過一篇有點開腦洞的文章,就是一層一層推進,假想我達成了這個目標後,下一個追求會是什麼?下一件能讓自己感到幸福快樂的事又會是什麼?算是有點探尋人生意義的一系列自問作答。
那樣的無窮發想後,我發現生命的意義既悲觀又樂觀。悲觀是因為人生就是無止盡的追尋,達成後自然又有其他目標等待實現。樂觀是因為人生的意義似乎就在各種過程中,在過程中與人互動的喜悅、在進步的快樂、在給予他人價值的滿足裡。回到這一講的概念,我想也只有在各種過程中,我們才能活成「立體豐富的個體」吧。
該說我不太理解馬克思的「異化」嗎?我理解人在勞動中能獲得快樂,甚至是更持續的快樂,但享樂中也能有快樂啊。人也是動物,「人的東西與動物的東西」就是不同時空狀態下我們自然會有的不同偏好吧。而且古人都知道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追求舒適大概比追求自由更符合人性,所以我認為以資本主義的誘惑為手段讓人在追尋的過程中實現圓滿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