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会有那么一段难以回首的时光,有那么一些难以言说的创伤。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可能呼唤过:你还欠我一个仪式!妻子呼唤丈夫,孩子呼唤父母,朋友呼唤朋友,甚至很多时候我们也呼唤自己给自己一些仪式感…
今天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一个明艳动人的女子讲述她自己的人生遗憾。这个美丽的人出现的时候,我们不免感叹这天生的完美尤物,还有什么人生遗憾呢?她自述是一名婚礼主持人,之所以选择这个职业源于自己的人生遗憾。她和丈夫的相爱得不到父母的许可和祝福,婚礼当天,她穿好婚纱画好了妆,只为等待属于她那最美好的时刻。但精心布置和装点的婚礼大厅里最终都没有出现她的家人。这成为她内心的一道伤痕,成了永久的疼。为了弥补这个遗憾,她选择为他人主持婚礼去见证别人的幸福时刻。对于她来说,那个缺失的仪式感,成为了她前进的动力。仪式感的缺失演变成了一个励志故事。
不是每个人都能自己主动挣扎着,从缺失的遗憾中另辟蹊径找到勇往直前的动力的。我的一个学生,十六七岁的年纪。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看不到原本属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热情和活力。他胆小,走路说话总是低着头,一般是不会主动说话的,若是你强迫他开口,声音也小的如蚊蝇。起初和他的交谈都是不顺利的,他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神态令人头疼令人厌恶。他仿佛是想要靠近你,却又害怕什么,若即若离。终于在一次次的接触中,我也一点点从他口中了解到了他的家庭背景。他的妈妈有自己的唱歌梦想,从来都不关心他想什么,几乎不和他谈心,做的最多的事实塞给他钱让他自己玩。他的爸爸不善言谈,忙于工作也无暇跟他有太多的交流。后来我发现,他说的最多的是,他从未收到过礼物,他的生日从来没有被爸爸妈妈提起过,过年过节在他的家里都像是不存在一样。每当他看到别的孩子,自豪的谈起自己收到了什么样的生日礼物时,他都会突然站着发呆,脸上流露出既羡慕又失落的表情。那一双眼睛仿佛穿过了时空,定格在那最初确失的某种仪式上。后来,我在他生日的那天带领全班同学给他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生日会,他收到了许许多多来自同学和老师的礼物。那天,我看到了他的成长,看到了他的快乐和满足。从此,这个孩子像是重新换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了自卑懦弱,他再也没有觉得没有收到礼物是一种人生的遗憾了。原来,弥补他心灵创伤的竟然只是一个仪式感。
此事,引发我的思考,我想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讲,一些必要的仪式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某种程度上来说,仪式感是孩子们获取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一种方式。生日的时候给予孩子关怀,不一定是金钱上的付出,但是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被父母爱着。孩子学习进步的时候,要及时的发现并给予孩子肯定和赞扬,为孩子的努力和勤奋营造一个仪式感,使得孩子更加相信努力的魔力。这些都是仪式感的正向作用。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要掌握这个度,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我也见过,溺爱孩子成瘾的家长,凡事都要给孩子搞一个盛大的仪式,招来亲戚好友给孩子举办宴会,高级饭店高级宾馆,昂贵的礼物之下都是一幅幅虚伪的嘴脸。太多的仪式感,反而造就了孩子爱慕虚荣,喜欢攀比的性格。每每看到十几岁的孩子在讨论自己又收到了什么样高级的礼物,去过哪里游玩,他们讲述的时候,脸上带着的那副自豪傲娇的表情,真的让人感到惋惜。更有甚者,一个小孩被另一个孩子更加高级的礼物比下去了,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他瞬间变得满眼充血狂躁不安,甚至大吵大闹大打出手的样子……
如今这个时代,我们的生活仿佛仿佛就是要认为的寻找一些仪式感才觉得有存在的意义。情人节要有情人节的仪式,植树节要有植树节的活动,中秋节要有中秋节的庆祝,圣诞节要有圣诞节的狂欢,过年……
这一个一个的节日也仿佛是要提醒我们自己,给自己的放松甚至是放纵寻找合理的借口。有些人说,过节是必须的,这是唯一让自己感觉还有家的氛围的时刻了,没有节日的话,可能就根本没有了让家团聚的机遇。在这个忙碌的时代,当我们忙于工作忙于事业的时候,可能会疏忽了更重要的东西。有时候需要我们停下脚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不妨为自己的前行制作一个里程碑式的仪式。要知道我们所有的努力最终是为了更美好的生活。那些必要的节日就成了仪式感的载体。提醒着我们,我们要停下匆匆的脚步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和人生。
仪式感是把双刃剑。有心的人,可以把仪式感融进生活,设计出点点滴滴的美好把生活过成诗。让我们都一起学着做永远充满力量的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