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朗读者斯琴高娃的一期节目,感动得久久不能平复。趁着这感动还在,赶紧写下自己的感触。
记得斯琴高娃慢慢地读着,她的语言表情都带有情感,听着听着,自己的情感也跟着起了变化,不觉留下了眼泪。董卿问她为何选择贾平凹的这篇《写给母亲》,斯琴高娃回答说:人虽然是去了,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阴阳相隔,但是互相的那种牵挂,是永生永世的。她还说起自己的母亲——小脚太太的坚强以及对自己的影响。这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丰子恺写的《我的母亲》,文章里说: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谢,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恐惧。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还有莫言的《母亲》和还有老舍的《母亲》里都表示母亲对自己的影响之深。这些母亲不管她们是否有文化,在为人处世上对子女影响深远。这都是生命的教育。
当然我的母亲对我也影响很大。尤其坚强忍耐的性格遗传给了我。曾在大学因忙于兼职被室友说成女强人。现在朋友也说我,外表柔弱,内心强大。其实我的母亲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妇女,但她非常注重我们的教育。可能因为她自己没什么文化吃了不少亏,坚信知识有用。自小她就鼓励我读书,哪怕第一次高考落榜,她仍笑着开导我,仍坚持我复读,希望我考上大学。那时她为了家庭生计和子女教育,从没出过远门的她在我高一时就和下岗的父亲来到我的学校附近开了一家小饭馆,一开就是四五年。她的双手因为经常刷碗浸泡于水中,皲裂不堪,冬天更甚,生冻疮。但她任劳任怨,看我们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她比我们更兴奋,激动的哭了。之后我读研,她更是欢喜。现在为人母,我更能理解她了。母亲身上担负了多么沉重的负担,但她默默奉献,一直为儿女操劳着,只要儿女幸福,她也甘愿。
老舍说过,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庆幸母亲还健在,我决定不再乱发小脾气,顺着她的意,多夸夸她,希望母亲健康长寿。父母健在的,请多珍惜在一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