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被一位母亲的故事感动了,她就是前美国总统奥巴马的母亲。
奥巴马一个单亲家庭的黑皮肤人,如何能从一个没有任何根基的平民一路走到总统的位置,与她的母亲的教育影响很大。
1942年11月27日,奥巴马的母亲雪莉·安·邓汉姆出生在美国堪萨斯州维奇托市,后来与父母迁居夏威夷。奥巴马的母亲身上有切罗基人(北美印第安人的一支)的血统,她们家族的一个远祖是纯种切罗基人。
1960年,就读于夏威夷大学的18岁的雪莉结识了老奥巴马。两人顶住压力结为连理,并于1961年8月4日生下小奥巴马。在1960年代,美国白种人与非白种人之间的跨种族通婚的美国仍然是一项重罪,但是奥巴马的父母不惜以身试法。
从下面这件小事我们可以感觉到雪莉是个非常好脾气的女孩,奥巴马在其中自传中回忆了这件事,这是奥巴马的母亲对他讲的,有一回,"父亲叫母亲在学校的图书馆等他。当母亲到那的时候,父亲还没到,天气很好,母亲躺在图书馆前的椅子上睡着了。一个小时后,父亲和他的几个朋友出现了。母亲也醒了,父亲说:'你看,我说了她是个好女孩,她一定会等我的。'"
雪莉的父母坚决反对女儿嫁给老巴拉克,理由不仅因为他是黑人,而且他在赴美前已在肯尼亚结婚生子。而且老奥巴马的父亲――也就是奥巴马的爷爷在得知儿子和一个美国白人女孩的结婚意愿时,竟然给奥巴马的外祖父写来一封信,明确表示反对自己的儿子和白人女孩结婚,声称"我不想让奥巴马家族的血统被一名白人妇女玷污"。也许这位爷爷颇有些家国情怀,仍然对美国当初贩卖黑人奴隶的历史并至今未赔偿抱有根深蒂固的反感。
奥巴马的母亲不想让奥巴马因为父亲放弃和她的婚姻而记恨他的父亲,她总是说这不是他父亲的过错,她把责任推给奥巴马在肯尼亚老家的爷爷。
和老巴拉克离婚后,奥巴马的母亲嫁给了印尼留学生罗罗·苏托洛,后来生下一个女儿玛雅。
1967年,苏托洛学成归国,出任印尼石油公司某部门经理,小奥巴马随母亲前往雅加达上学。由于幼时在雅加达接受本土教育,奥巴马至今还能说印尼话。
1971 年,奥巴马的母亲又和继父离异,10 岁的奥巴马独自返回美国,与外祖父母住在一起。而母亲则带着奥巴马同母异父的妹妹留在印尼,同时在夏威夷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学位。她的论文指导教授也是她最好的朋友,叫艾丽丝·杜威。艾丽丝的祖父即大名鼎鼎的哲学家、胡适的老师约翰·杜威。
奥巴马的外公参加过二战,退伍后成为家具推销员一直到退休。外婆玛德琳已经有80多岁,仍住在檀香山。她只有高中毕业,但极为能干,从秘书一直做到夏威夷银行副总裁。玛德琳认真抚养外孙欧巴马,把他送进最好的学校普纳荷中学,全校1200名学生,只有三个黑人,其中一个就是奥巴马。
奥巴马显然继承了母亲和外婆的特质。他说,外祖母深具中西部美国人谨慎与苦干的本性,他越长大越觉得外婆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之深。
尽管奥巴马的姥姥姥爷反对女儿与老奥巴马的婚姻,同时还受到奥巴马在肯尼亚的爷爷来信的侮辱,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在奥巴马的面前诋毁他的父亲,反而,他们会向对父亲没太深记忆的奥巴马谈到他父亲的轶事,例如谈起老奥巴马曾在国际音乐节上唱非洲歌曲,"你老爸唱得非常好,每个人都被他迷倒了。"
奥巴马的父母很快结婚又离婚,奥巴马的妈妈邓纳姆也早就发现了老奥的渣男本色。但她从来没有在儿子面前讲过老奥的坏话,还尽力向奥巴马传达父亲的爱。
10岁那年,老奥巴马来看儿子,也是父子唯一一次见面,奥巴马和爸爸有了小争吵,她还特意劝和,说“你不应该生你爸爸的气。你爸爸非常爱你,他只是有点固执。”
正因为有这么大气的妈妈,在奥巴马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虽然从小缺席,形象却很美好。
即使,后来她带着奥巴马再嫁给印尼留学生洛洛・索托罗,又生了女儿玛雅,依然给予了奥巴马完整的爱和教育。
虽然经济条件有限,她也咬牙送孩子去上当地学费超贵的雅加达国际学校。
自己每天凌晨四点就起来教奥巴马学英语,一直学习三个小时,七点再分头去上班和上学,几年如一日。
奥巴马在回忆录里说,他那时困得没法起来,妈妈就会说,“小鬼,你以为教你我就很轻松吗?”
奥巴马说他小时候很懒,都是被他妈妈和外婆两人逼着读书,逼他超越自己。
她聪明地向奥巴马解释父母的离婚:他们三人有三个关系,爸爸妈妈的关系,爸爸和儿子的关系,妈妈和儿子的关系,现在结束的只是爸爸妈妈的关系,爸爸妈妈还是会爱他。
更重要的是,她教会了孩子自信。
一位住在夏威夷的朋友说:“只要谈起贝拉克·奥巴马,她总会说:“她我儿子很聪明,在这个世界上他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甚至是美国的总统”。把这种百分百自信灌输给奥巴马。
邓纳姆不仅仅是个严厉的虎妈,也是个不吝于表达爱的母亲。
邓纳姆是个特别喜欢拥抱孩子的人,一天会说上百次“孩子我爱你。”奥巴马说,她喜欢把孩子抱在膝盖上,挠痒痒,或者和孩子们玩游戏,检查他们的手,努力找到骨腱和皮肤的奇妙之处,为找到的真相开心不已。
奥巴马回忆母亲时,总会说“她是影响我一生的人”,从小到大看着妈妈工作、读书,还要养他和妹妹,“她是那种真的给了我自信,让我相信自己能做任何事的人。”
而正因为童年的经历,奥巴马成为了历史上最重视家庭的美国总统。
奥巴马说:“我深知你们一生中有个父亲是何等重要,因为我从小到大没有父亲。”
他一直努力让家人们感受到他小时候没有感受过的温暖,而且他也做到了。
1973 年,奥巴马的母亲回到美国。奥巴马的外婆是个脚踏实地的务实派,而奥巴马的母亲却是个崇尚自由、充满理想和幻想的学者兼白日梦者,她会和儿子一起观赏日落月出的美景,也经常在半夜把奥巴马从床上叫起来看美丽的月色,或是听收音机里的函授课程。
1995 年,奥巴马的母亲雪莉·安·邓汉姆死于卵巢癌,终年53岁。奥巴马曾经在书里写到他妈妈跟癌症搏斗的过程,并体验到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来的孤独感,他写道:"虽然她勇敢地同癌症搏斗着,自始至终都坚持用优雅的姿态和不时的幽默来迎接死神。但是我还是不止一次从母亲的眼神里发现一闪而过的恐惧,这种恐惧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对肉体的病痛和渺茫未知的世界的恐惧,而是走向生命终点时的彻底的孤独――在一个人生命的最后旅程中,没有第二个人能完整体会孤单的独行者内心的况味。"
在经历了亲人的亡故后,奥巴马觉得人应该活得有信仰,后来他接受了加入基督教的洗礼。他说:"一个人需要虔诚地皈依基督,因为人们无不有需要洗涤的罪恶,也因为既然你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就需要在崎岖的人生道路上为自己找到一个根本的精神支柱,以便将这崎岖的道路变得顺畅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