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学校举行常态课听评课活动,要求老师们人人参与,我选择了《母鸡》一课,《母鸡》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暂且放下个人对老舍先生的喜爱不说,单单这篇文章就够令我揣摩的了。
作者先写对母鸡的讨厌,然后在母鸡精心照料保护小鸡雏的细致观察和倾心感受中,对母鸡的看法前后大相径庭,油然而生敬意:它的一举一动都凝聚着母爱,不愧为伟大的母亲,作者的情感也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由讨厌到不敢讨厌,再到赞美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时,我先从谜语导课,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头戴丫杈冠,身披布衣衫,领着一群娃仔总叫唤。”打一动物,同学们很快猜出了是“母鸡”,并踊跃举手发言,自然而然引入了课题《母鸡》。
接下来是初读课文环节,由于之前我听过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的课,她们对于课文生字词的学习和训练都很扎实有效,我也讲这个纳入自己的教学环节中去。但是花费时间很长,效果却并不理想,有点东施效颦的感觉。我知道字词教学一直是我的短板,一则是在理念上,我一直觉得小学高年级生字词已不是重点,通过学生自学即可。
再者,小时候,自己的写字基础没打好,所以我写字时,汉字的笔画,笔顺,也不太正确,这让我心里总有些心虚和发怵。虽然我还专门查阅了“母”“鸡”“戒”的正确笔顺,写的时候也是小心翼翼,但还是畏首畏尾,总感觉不对。所以,以后,我还要加强自身的写字训练,我甚至想我应该去教教低年级语文,重新学习,这样,边教边练,夯实自己的写字功底。
生字处理完之后,接下来开始再读课文,找出作者情感变化这条线索,由讨厌到不敢讨厌来切入,先找讨厌母鸡的句子,抓住母鸡不同的叫声,让学生化身动物语言翻译家,去解读母鸡发出各种叫声所表达的意思,并通过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学生们一个个兴味盎然,很快转换角色,演起母鸡来,轻轻松松地感受到母鸡吵闹,烦躁,爱炫耀的特点,理解了母鸡的讨厌。
然后是本课的重头戏——作者不敢讨厌母鸡了。让学生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原话来回答“作者为什么不敢讨厌母鸡了?”,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顺着这个切入点,我先让学生们自学寻找表现这些特点的句子。然后小组讨论分享交流。最后全班汇报。
全班汇报时,我抓住重点句“一直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们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这个句子写的很传神,童年的生活经历中,我有亲身看过母鸡的这种情态,所以,感触颇深,也深深佩服老舍先生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入木三分的描写功底,可对于现在的学生学生来说,却是挺陌生的感觉。怎么才能让学生体会的更深入呢?
由于这段文字课后问答还要求背诵,我索性让学生模仿母鸡的动作,演一演。学生自然乐意。还找了一位学生上台表演,他演的惟妙惟肖,引来学生和听课老师的连连鼓掌。然后再让学生去有感情地朗读,学生们读的入情入境,课堂掀起一个小高潮。
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这段话的学习用了较长时间,使得其他内容的句子只能简单带过。
最后,深化主题时,我用“傲娇小公主”来形容母鸡之前没有成为母亲时,吵闹,爱炫耀的阶段,学生很快对应总结出,用“全能妈妈”来形容母鸡成为母亲之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阶段,既是保姆,又是保安,又是老师……身兼数职,却又甘之若饴,让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结尾我以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散文《我的母亲》中的一段话,“一个人即使到了七八十岁,有母亲,便多少有些孩子气,失了母亲,便如插在瓶中的话,虽然有香有色,却毕竟失了根。”用这句话升华主题:母爱是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
总体反观这节课,自己总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感觉快要深入激发出学生的思想的闪光点了,却又缩退回来了,感觉不尽兴。另外,自己也要学会扬长避短,不能只盯着自己的弱点,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将它放大,形成自己的特色。另外,预习和朗读还是不够,在深入预习,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可能会更好地使学生浸润到这节课中。
所以,加强朗读,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该认真贯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