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似乎人人都在焦虑。焦虑明天,焦虑未来。为了缓解焦虑,很多人选择购物,另一些人开始阅读。选择购物的人收获了满满的物质和刷爆的信用卡,还有加倍的焦虑;而选择阅读的人,收获的是失望。那些一开始抱着充实精神的目的去读书但最终失望地发现:读了那么多书,似乎并没什么卵用。期待在书籍垒起的阶梯上坐看云起依然是一种肥皂泡般的幻想,真的是读书无用吗?
答案是否定的!
古往今来无数先贤用他们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读书最好最快的提升心智的方法。
但问题是,你真的会读书吗?你知道该怎样阅读一本书,才能让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吗?《如何阅读一本书》告诉你,正确阅读的打开方式。
《如何阅读一本书》由美国的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共同编写。莫提默·J.艾德勒是著名教育家和学者,曾担任第十五版《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并编写著名的《西方世界的经典》;查尔斯·范多伦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离职后与艾德勒一起工作,帮助艾德勒将《如何阅读一本书》1940年时的初版内容进行大幅增补改写。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通过剖析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解析每种阅读方法适用的类型,每种类型该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阅读效果发挥到极致。
基础阅读
我们从上小学起学会对着语文书一个字一个字的看并且默读,这就是基础阅读。这种阅读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被更快更高效的阅读方法所替代,成为一种历史。但是在中国,基础阅读是伴随很多人终身的。成年之后随着各方面压力的增大,这种小学时代的阅读速度又慢,读起来又累,很多人慢慢就丧失了对阅读的兴趣。所以,基础阅读应随着我们年龄的成长、阅读技能的不断提升与进步也慢慢地变成一种历史。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是一种略读的方法。检视略读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它能通过最快的速度了解书籍整体的概括和纲架,再通过这个纲架决定要不要进行更为细致的阅读。
检视阅读的方法是:
精读序言、目录、后记
在序言中,作者把书中所有的精华都在序言中讲了一遍,通过序言,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一本书的大致主旨思想所在。
再读目录,很多人觉得目录没什么好看的,直接都翻过了,其实不然。在我国古代就产生过两本书《七略》和《别录》,专门讲解目录的使用。古人都对目录如此重视,可见目录的作用之大。在现代,目录往往是作者与编辑精心策划编撰而成,掌握目录,也就掌握了一本书的大纲。
其次是后记,后记往往是对序言的一个补充,作者会把关于书籍精华部分再简单做一个概括,以及作者想要感想的人,算是可以作为对序言的补充。
序言、目录、后记精读完之后,就会对书籍整体概况有一个大致了解,再根据目录挑几个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把书整体快速翻一遍。对于不懂的不要停留,直接翻过去。
检视阅读是一种粗浅的阅读,它注重的是系统性,只要求读者要了解整本书的架构,也可以看做是为下一步分析阅读所做的准备。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是一种精读的方法,也是全方位了解作品最有效的方法。分析阅读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找出这本书讲的是什么
了解一本书,首先要了解书籍本身。首先通过检视阅读的方法为一本书进行分类是我们首先要做的,这本书写的是什么?虚构知识的小说?还是传达知识的论说类作品?
确定书的主题,找出书的种类,对号入座用适合它的方法阅读。小说是充满感性的,需要自身带入细腻的情感,而论说性需要理智审慎的态度找到文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答案。
分析阅读更适用于论说性作品。
确定书的类型后,我们要做的是:通过阅读,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最多一小段话提炼概括整本书的内容。概括得越简练,就证明你阅读得效果越好。
我们读一本书,目的不是为了复述这本书的内容,而是找到文章的重点词句对全篇进行总结。论说性书要点往往在第一段,通过每个篇章第一段的仔细阅读,我们便能了解整本书的重点。
了解完整本书之后,我们再找出书中的重要篇章,说明它们如何按顺序组成整体架构。
最后,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开始写作时,总会有一辆车的问题,而这本书就是答案。
第二阶段:用自己的话诠释这本书讲的内容
在这一阶段,首先我们要找出共通的词义。
有一句话说:“一个作者写一本书,当他在纸上写出他所表达的想法时,纸上写出的是他头脑中所想的50%,而一个读者阅读这本书,他能吸收的,可能只是这本书的10%”
所谓共通,就是指沟通。我们只有通过与作者更好的沟通,才能掌握这本书更多的内容。而沟通,就是通过了解作者的词义。你必须找出作者使用的重要的单字。
之后,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最精确的意义。只有找到它们所表达的意义,才能明白作者在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找到这些关键字呢?
首先,作者开诚布公强调某些字,比如加粗、加黑、下面加圆点,凡事在文中有这些标识的,就是作者想要表明重点的词。
其次,在每个知识领域都有独特的专门用语。只要熟悉这些领域,就能找到它们的专门用语。
第三,作者与其他作者争执时的用语就是重要的字。
找出重点字,弄明白字义。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通过上下文自己了解到的所有字句来推敲不了解的字的意义。
找到共通的字义之后,再通过重点字找到最重要的句子。
找重要句子的目的是最终确定文章的主旨。主旨就作者对某件事的判断,也就是作者给出的关于自己问题的答案。
因为有些重要句子作者是在提问,而主旨就是这些问题的答案。
再从重要句子中,挑出关键句,并将关键句从前往后进行关联,整理顺序从而架构出一本书的基本论述。
最后,承接第一阶段的最后一步:找出作者所问问题的答案。
第三阶段:客观、公正地评论这本书
这个阶段是建立在前两个阶段已完成良好的情况下。
古人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书始终抱着三分怀疑,才是正确读书的态度。
当我们确定自己完全了解一本书的内容,而我们又在某些方面与作者意见相左,我们可以理性地表达我们的看法,把不同观点的表达当做有可能解决的问题。
思维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阅读的质变。中国思想最辉煌的事情是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每个人都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别人的批评也建立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
所以我们在批评作者时要找出理论依据,有理可依是辩论的最佳境界,而遵循知识量、知识错误、逻辑、分析与理由完整性这样的标准更为我们自身划了一道标杆,对照作者,找到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优势与长处,古人说“以史为鉴”,就是此意。
分析阅读是一种割裂的、手术外科手术式的读书方式,它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剖析书籍。基础阅读带给我们阅读的固化印象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把一本书一字不落从前读到后,等翻完了书,就觉得完成了一种仪式感。但是读书的结果,却是收效甚微。
分析阅读则教我们破除这种仪式感,把自我放在与书籍平等的位置,宛如一个拿手术刀的实习生,通过一层层的分解,最终了解书籍的本质。
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是所有阅读中最主动、效果最好的阅读。
主题阅读是指同时阅读与同一主题相关两本以上的书。
如何进行主题阅读呢?主题阅读共有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书单。
根据自己想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书单。比如我想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我就把豆瓣上所有关于阅读方法论的书全部列出来建立一个书单,用检视阅读检视一遍书单上所有的书(可以参考图书馆目录或电子书目录),确定每本书阅读的主次顺序,确定哪些书与我的主题相关,并就阅读主题建立清楚的概念。
第二阶段,阅读书籍。
1、浏览所有与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并记录下来。
2、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的词汇。所有的作者都能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3、建立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问题。所有的作者都要能为这些问题提供答案。
4、界定主要及次要议题。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旁边。各个作者之间不见得存在某个议题,需要解构作者的观点,才能建构议题。
5、分析讨论。把问题和议题按顺序排列,以突显主题。各个议题的关系也要清楚界定。
理想上,我们使用主题阅读的方法对待书籍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有助于我们客观地看问题。而主题阅读也真正能帮助我们将书籍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使用。
千百年来,为什么阅读作为一种实用性并不强的理想主义形式,却始终生生不息?因为阅读带来的,是心智的无限成长与发展。人的身体会随着年龄的成长慢慢衰老,而我们的心智却在不断地完善,不断地进步。《如何阅读一本书》,学会好的阅读,主动的阅读,让阅读安抚我们焦躁不安的灵魂,也让我们的心因阅读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