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肖申克的救赎

这本书《肖申克的救赎》,相信好多人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看过同名的电影,1994年上映的。第一轮上映的时候,其实票房惨不忍睹,根本不是啥传奇。


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这部电影的命运突然逆风翻盘,以后口碑炸裂,稳稳地居于各大排行榜的榜首,以至于有很多人说,如果没有看过《肖申克的救赎》,人生就不完满。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呢?这部电影的命运跟小说和电影一样好看。

先说一个关键词:时间。《肖申克的救赎》是个跟时间有关的故事。我们之前其实讲了很多跟时间有关的经典,但它们都比不上这一个。

从原著说起。作者来头很大,斯蒂芬·埃德温·金,他被称为美国当代恐怖小说之王。他写了很多畅销小说,作品也不断地被改编成影视剧,还担任过编剧、电影导演、制片人以及演员,所以很跨界。

就在斯蒂芬·金已经具备了畅销霸王的气象时,他却出版了一个很特别的作品,就是《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是跟其他几个故事合集,作为一本出版的。读者看到以后就很意外,认为这4个中篇小说,跟之前他所有的这种恐怖之王的风格,几乎沾不上边。以前故事中充满了什么超能力、吸血鬼、鲜血遍地这种情景,在这几篇小说中基本都没有。

那他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

后来,斯蒂芬·金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说我花在《肖申克的救赎》上面的精神,比任何一本书都多,也许一生再也不会出版另一本完全相同的书了。那他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部作品,答案还得从这本书里去寻找。

这个小说的名字原本叫作《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这个名字特别长,电影把它砍掉了一半。那已经是一个很难让人理解的名字了,小说的原名更古怪。

我们先说说丽塔·海华丝。这是什么人?大部分中国观众可能猛一听对她不熟悉。这是一位电影明星、海报女郎,上世纪40年代在好莱坞,她是最受欢迎的性感天使,美国人喜欢叫她爱之女神。

丽塔·海华丝是一个“有故事的女同学”,她的第二任丈夫是个导演,叫作奥逊·威尔斯。这位导演大师当年只看了一眼丽塔·海华丝的画报照片,就说我要娶她为妻。

这个导演拍过什么呢?代表作《公民凯恩》,伟大的电影。后来两个人是离婚了,丽塔·海华丝再嫁,她嫁给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王子。每次看到这一段,觉得真激励人心。离婚只是一件小事,它有可能让你通往王子。

很多年后有一个叫作斯蒂芬·金的年轻人写了一篇和越狱有关的小说,其中的主人公安迪因为一场谋杀案蒙冤入狱。他花了27年的时间,坚持不懈地用一把小石锤在监狱的墙上凿洞,终于凿开了一条通往自由的道路,最终越狱成功,逃离了肖申克监狱。

影片中有一句话,说有些鸟是关不住的,它们每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实在是打动人心,它就讲述了时间跟信念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漫长的越狱计划中,安迪找了一张海报贴在墙上,用来遮挡那个不断凿大的越狱的洞口,海报上的美人就是丽塔·海华丝。你看,终于连在一起了。

肖申克是一座监狱的名字

让我们一起来进入原著。肖申克是一座监狱的名字,对于主人公安迪来说,这里就是地狱。安迪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他原本是一家大银行的副总裁,皮肤白净,个子不算太高,衣冠楚楚,你看着他就觉得这个人天生应该西装领带,坐在办公室里。而且他不到30岁,很年轻,前程似锦。

可是安迪却突然之间命运转折,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因为他被指控谋杀了他的老婆和老婆的情夫。

这个案子在当时轰动全城,因为它满足了“上热搜”的三个要素:第一,死者是一位美丽的名媛;第二,和名媛一起丧命的情夫是当地的运动健将;第三,凶手是著名的银行家安迪。你看,多么地狗血!所以审判的那天,虽然天气非常冷,但观众们都去排队抢位子,他们想要在现场目睹事情的真相。

那么安迪真的杀了人吗?

我们从头说起。安迪的老婆叫琳达,她的外遇对象叫作格林·昆丁,他们两个是上高尔夫球课的时候认识的,没多久就好上了。在事情败露之后,琳达竟然表示很高兴,她对自己的丈夫安迪说,偷摸着跟昆丁约会,那真的是很不舒服,我们去雷诺办离婚手续吧。对,琳达不想跟他过了。

这对于安迪来说打击很大,因为他对琳达一往情深。也许是因为他不善于甜言蜜语,所以他很难用琳达期望的方式来表达感情,但他深爱自己的妻子。在两个人争吵的气头上,安迪就回了一句,说门儿都没有,你们会先去地狱——你看这就埋下了一个小小的线索。

就在当天晚上琳达离家出走了,她去了昆丁家。第二天早晨,一个洗衣服的佣人发现他们两个死在了床上,每个人各中了4枪。

安迪就有很大的嫌疑,因为这一切太巧了。在法庭上,检察官开始慷慨激昂地点评了。他说安迪·杜佛尼不仅仅是个因为妻子不贞而报复的丈夫——如果是出于这样的动机,虽然无法原谅却可以理解。

但是他太冷血了,向每个人各射了4枪,不是射完6发子弹,而是总共射了8枪,把原先的子弹射完后停下来,重装子弹,再一人补一枪!这个言论实在很有画面感,非常刺激。

第二天全城的报纸就用特别大的字体报道说,给他四枪,给她也四枪,一个男“他”,一个女“她”。众人的情绪就这样被煽动起来了,大家纷纷议论这个桃色的事件,都觉得安迪就是一个杀人狂魔。你看,偏见是多么地可怕。

由于流言越来越多,甚至有人不断地出来做证。一个当铺的伙计说,在案发前他卖了一把手枪给安迪。俱乐部的酒保也证明,安迪在9月10号晚上7点左右来喝酒,20分钟内就喝了3杯烈性威士忌。

酒保还回忆说,安迪告诉他要去昆丁的家里,还补了一句,说要想知道后面发生了什么,明天看报纸就知道了。这一切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

又站出来一个商店的店员,说安迪在8点45左右的时候,去他的店里买了一些香烟啤酒,还有擦碗布。而在昆丁的家里就发现了,4条擦碗布被扔在了沙发上,上面有弹孔和火药烧过的痕迹。

检察官派去的探员就在昆丁家的附近找到了两个空啤酒瓶、12根烟头,还有普利茅斯牌汽车的轮胎痕迹。这些证据好像都在指向安迪,证明他就是凶手。

安迪为自己辩护了吗?

当然,他站在证人席上,不带任何感情,只是说他的车子并不是现场留下痕迹的那辆普利茅斯牌汽车。这个证据当然很重要,但是检察官显然不关心,反而是问他,说那琳达被杀的17天里,你在想些什么?安迪十分地冷静,他说我曾经想过自杀,同时在9月8号的时候买了一把枪。

接着他开始叙述自己的事情,就像是播放唱片一样,像个局外人。我们讲过加缪的《局外人》,里面的默尔索也是这样,他没有流露出来人们认为他该有的那种愤怒、伤心、激动,反而显得很冷漠。

他告诉陪审团的人,说信不信由你,该说的我都说了。安迪这样说话的口吻让陪审团很难接受,甚至连他的律师也认为安迪所说的话可能是谎话。听到这里我们就懂了,安迪就是另外一个默尔索的故事。

你看,先入为主有多么可怕,以至于律师都吼着问安迪,说杜佛尼先生,你有没有进昆丁的屋子,把他们两人给杀了?安迪说没有,我没有。那么你在干什么?到了午夜的时候,我慢慢地清醒了。喝醉了让我感到不舒服,我就决定回家,睡醒之后再冷静地想想。我开车回家那会儿,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跟琳达去雷诺办离婚。这是安迪自己的陈述。

可是检察官很有意见,他甚至还从椅子上跳起来说,你用了最快的离婚方式,难道不是吗?你直接用包着布的手枪解决了她,对不对!安迪冷静地说,先生,不对,我没有,我谁都没杀。我喝了啤酒,还抽了警察在岔道上找到的随便多少根的烟,然后我就开车回家,上床睡觉。

法官接着又质问他,说你在8月24号到9月10号之间,你曾经想过自杀,但我看你不像是想自杀的人。这么说会冒犯你吗?这个问题其实充满着恶意。安迪回答说,不会,不过你看起来也不像特别敏感的那种人。如果我真的想自杀,大概也不会找你谈我心里的苦闷。

这段对话惹得旁听的人一阵哄笑。检察官就更加被激怒了,又问他,你那天晚上带着你的手枪了吗?没有,我已经说过了。那你把它扔进河里了?扔进了皇家河中。在谋杀案发生的前一天?是的,先生。

安迪告诉陪审团,那天晚上他喝得烂醉,有点断片儿,零星是记得一些事情。他喝了双份的烈酒,叫荷兰勇气,下午的时候就已经醉了。然后大家都不相信,说安迪那真是太巧了。

可是安迪非常理性地说,这无所谓巧不巧合,这是事实。他告诉大家,他把枪扔到了河里。但是警方却没有在河里捞到那支枪,因此也没有办法去对比子弹,这对他可真是太不利了。

就这样,审判持续了整整6个星期。安迪的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他说,我是无辜的,我说的是实话。找不到枪,对我来说其实真的是很不巧。

安迪的性格就是这样沉着,而且非常理性的。对于一个理性的人来说,可能最难以接受的,就是大家都不相信证据,不相信事实,只是一味地给你贴标签。没有任何人相信安迪的解释,那种孤立无援和无力感就在没有定罪之前,好像已经把安迪关进了监狱。

那么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安迪自己都想不明白,但最终的审判结果就是匆匆了事。法官早就希望这件事赶紧结束了,陪审团就迅速地判定出安迪有罪。就这样,安迪担上了莫须有的罪名,葬送了下半辈子,失去了本该光明璀璨的前途。他被关进了肖申克监狱,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跟监狱发生联系。但是从此以后,他得一直待在这儿。

小说里的讲述者雷德

雷德也是个犯人,20岁的时候因为谋杀罪,他被判处无期徒刑。他每一次要求假释都没有获得批准。他是肖申克监狱里的能人,只要你付得起钱,雷德几乎有办法搞到任何你想要的东西,包括香烟、糖果、白兰地或者是大麻。

在1948年的一个夏天,这是安迪和雷德第一次接触。每当有新囚犯来的时候,老囚犯就会打赌谁会在夜晚第一个哭泣。雷德看见安迪,认为他弱不禁风、富贵相十足,所以就赌安迪一定是第一个。结果安迪的沉默让雷德输掉了两包烟,也让雷德对他另眼相看。

雷德已经在肖申克待了很多年,他见过的人、事儿都很多。犯人们总是会反复地辩解,说自己是无辜的,都是别人的罪过。比如说,那些法官太铁石心肠了,那些律师不会打官司,又或者是说警官就是在诬陷自己,等等。

总之,他们在找借口,说自己就是倒霉,运气不好。可是雷德不相信,人们总是会为自己找无穷无尽的借口,从来不去反思自己的问题所在。雷德认为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但是安迪却跟大家都不一样。当别人都在抱怨的时候,安迪却沉默寡言,不和任何人接触,他的步伐和谈吐简直就是异类。他像是在公园里散步,无忧无虑,仿佛身披着一件自由的隐形衣。总之,从表面上看,谁也想不到安迪竟是一个囚犯。

在入狱之前,安迪悄悄地带了500美元进来。一个月后他找雷德要了一样东西:他需要一个石锤,10块钱,是那种长得很像鹤嘴锄的小石锤,一头是尖的,另一头是平钝的锤头。

这个石锤真的非常小,一般人都会想,用这么小的一把锤子,能够挖地道越狱吗?就算那堵墙能凿开的话,这起码得用上600年!

可是安迪好像根本不被别人影响。他告诉雷德,说他买这个小锤子,是因为喜欢石头。他说我是个石头迷,至少以前是。石头对于安迪来说是一种连接外界的希望,他被关在这儿,他需要找点事儿做。收集石头、打磨石头,是他的一种爱好,其实这意味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一个人哪怕身处泥淖之中,但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那种不让自己堕落的力量,对于安迪来说特别重要。就像那些脏兮兮的石头,也有发光的可能。

但监狱毕竟是监狱,它充斥着外界无法想象的丑恶。安迪由于比较矮小,长得白净又帅气,表情总是泰然自若的,和监狱里其他的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所以他一进来,就被监狱里的同性恋们给盯上了。

安迪进到肖申克还不到3天的时候,那些人就在浴室里侮辱了他。他们像胡狼一样,在攻击猎物之前要先去测试这个猎物是不是真的那么软弱好欺负。

要对付恶行其实只有两种方法

要不就是力拼之后不敌,要么就是从一开始就服软。

社会上总会有恶的存在,没有锋芒的善良和忍耐是一种对于自己的慢性自杀。

那么安迪的选择是什么呢?他决定力拼。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时他就狠狠地反击,把那个叫作博格斯·戴蒙德的大块头嘴唇都打裂了。但这种事情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难以停止,一次比一次恶劣。

在那段日子里,安迪孤零零地经历了其他所有事情。他经常由于反抗激烈被单独监禁。他的脸上常常挂彩,他不断地遇到麻烦。但安迪在对待这些事情上面,始终拥有自己的傲骨,他知道只要有一回妥协,那就永无宁日。这就是安迪的性格,也在之后决定了他的命运。

1948年的秋天,安迪找到雷德,买了一幅丽塔·海华丝的海报,把它贴在了墙上。监狱对他这种行为网开一面。书里写,因为当你生活在压力锅中时,你得学会如何生存,也要学会放别人一条生路,否则会有人在你的喉咙上划开一道口子。

你得学会体谅,这就是监狱里面这个世界的潜规则。没有人想到安迪用这副美人画报遮掩着什么,这种神秘的分寸感不管在哪里都让安迪显得格外地不同。

接下来发生了一件事儿,这件事儿结束了安迪和那些同性恋们之间长达三年的冲突。这是什么事儿?在1950年5月。肖申克监狱要翻修车牌工厂的屋顶。管理者就用抽签的方式,抽出了10个人来参加这项工作。安迪和雷德都被抽中了,他们去做工。

监狱就安排了6个警卫,负责监督这些人。其中有一个警卫叫作拜伦·哈力,他有一头稀疏的红头发,总是喜欢大呼小叫。他享受着5月阳光的照耀,完全无视那些正在挥汗如雨工作的囚犯们,他对这些人从来没有一句好话。

而且哈力认为,全世界都在跟他作对。哈力这种人,如果你给他一杯冰凉的苹果汁,他会想要一杯醋;如果你告诉他,他的老婆忠贞不二,他会说那是因为他的老婆像无盐嫫母一样丑。

所以在哈力的人生里,永远充斥着抱怨和不满,他没有办法去同情别人,也不认为善良有什么用。他所拥有的都没有办法让他满足。所以一个人所持有的生活态度,会决定他能过上什么样的生活。

一个星期前哈力的哥哥过世了,留下了差不多100万美元的遗产,他们家里的每个活着的人可以分到3500美金。这可真是好事儿,就像是中了彩票,大家都觉得哈力真是幸运极了。

但他一点儿也不开心,他说,嘿,该死的政府会抽走大部分税,留下的钱只能买辆新车。又要付那该死的税,修理费和保养费,甚至该死的孩子们又会闹着要我带他们去兜风!你看他陷入了一个懊恼的怪圈,想着自己可真是倒霉透了。

就在这个时候安迪忽然走向他,轻声地问,说你信得过你太太吗?哈力脸都涨红了,他显然被这句话激怒了。他就朝着安迪的胃部用力地打下去,说,小子,我只给你一次机会去捡刷子,然后滚。安迪非常冷静,目光像冰一样,说,哈力先生,如果您的太太完全在你的掌控之下,你就可以把钱交给她。

哈力心里一动,这小子在说什么?他告诉安迪,你说清楚,别自讨苦吃。安迪说,税捐处那边允许每个人一生中可以馈赠配偶一次礼物,金额最高可以达到6万,不用缴税。就这样,精通税务知识的安迪用他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哈力合理避税。

安迪甚至提了一个要求,说他可以免费地为哈力办这件事儿,但他有一个条件,就是让哈力给这里来修屋顶的狱友们每人两瓶啤酒。安迪说,一个人如果在春光明媚的户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个时候能够有罐啤酒喝喝的话,会觉得自己更像个人。

在屋顶喝啤酒美好瞬间

就在电影里出现了这个经典的一幕,犯人们坐在夕阳下的屋顶,喝着啤酒。雷德多年来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感觉;而安迪,他微笑着重温这久违的自由感,哪怕只有片刻。在屋顶喝啤酒这一天,成了肖申克监狱充满感情的瞬间。据说在拍摄的时候,所有的演员都泪流满面。

此后,安迪就获得了哈力的优待。哈力知道这小子有用,所以他在监狱里撂下狠话,说如果谁敢动安迪一下,就吃不了兜着走,他成了安迪的保护神。安迪摆脱了自己被侵犯的处境。

接下来安迪精通财务制度的这种特长就传开了,不久,他就开始为监狱里每个狱警报税,甚至狱警家里的孩子升学问题也来向他请教。后来安迪更是成了典狱长史特马的御用洗钱手。

安迪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讨好他,监狱让安迪拥有了私人牢房,只有一个室友跟他短暂地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安迪一直单独居住。这也为他不断地去挖那个通往自由的洞提供了便利条件。接下来,安迪还被调到了图书馆工作。

监狱的生活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乏味,安迪总要自己找一些事儿来做,他决定要扩充图书。他每周写一封信给纽约的读书俱乐部,给州议院,还有很多别的地方,他要为犯人们争取图书经费的赞助,让他们学习。

典狱长史特马就很看不上这种行为,告诉安迪,你认清现实,不要白费力气。安迪就反过来问他一句说,如果每年滴一滴水在坚硬的水泥块上,持续滴上100万年,会怎么样?这个就是信念。

就这样,安迪凭借每周一封信,后来每周两封信的节奏,坚持上访。议员们终于没有办法忍受安迪每周两封信的骚扰,然后就批准,然后给他一些必要的支持。安迪就为肖申克建立了全美最好的监狱图书馆。在肖申克,你几乎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看的书,如果找不到的话,安迪也能帮你找到。

安迪的至暗时刻降临了

大概是在1963年的冬天,安迪的脸上出现了跟以往完全不同的神情,他好像裂掉了,这个人不是安迪了。他为什么崩溃了呢?在监狱那么漫长的时间都没有摧毁他,可是现在他的脸上出现了那种被判终身监禁的囚犯才会有的阴郁感和绝望感。安迪的至暗时刻降临了,他失去了以往的自信和冷静。不过,只有这一次。发生了什么呢?

这源于一个人,监狱里新换了一个典狱长,他叫诺顿。雷德是这么形容这个新典狱长的,说在我所见过的高层人士中,诺顿是最下流的伪君子。狱中的非法勾当一直生意兴隆,而诺顿更是花样百出。

诺顿经常做出一些捞油水、中饱私囊的事情,他觉得他只不过是用一只手洗净另外一只手的罪孽。在那段时间,安迪就成了诺顿的左膀右臂。诺顿在安迪的帮助下得到了不少的利益。

那么安迪的至暗时刻是怎么发生的呢?因为监狱里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他叫汤米。汤米是个职业小偷,因为犯了盗窃罪,就来到了肖申克,要服刑两年。安迪就帮助这些囚犯们复习高中学过的内容,有一些人如果能够出去,可以找到一个正当的职业。

汤米很喜欢安迪,他也很震惊,说像安迪这么好的人,怎么会来坐牢呢?所以他就去打听了一下。知道了来龙去脉之后,汤米就去找安迪,告诉他一件事儿,说自己在另外一所监狱服刑的时候,听说过安迪的案子。而且汤米说,我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

汤米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

到底怎么回事儿呢?4年前,汤米在罗德岛因为偷车被抓进了监狱,而他的一个室友叫作艾乌·布拉契,这个人是因为持枪入室盗窃被关在这儿的。汤米就跟这个人聊天,然后知道他杀过人,就问他说杀了谁呀?

布拉契就说,有个倒霉蛋因为我杀了两个人,他在服刑。这个笨蛋的老婆,还有另一个跟我过不去的家伙。他家里放了不少的钱,大概是5000美金。这可是一大笔钱!所以我杀了他们。

汤米就问,说什么时候的事儿?布拉契说,就在战后不久。布拉契还跟汤米说了,他杀掉的那个人,叫作格林·昆丁,还说那个跟他鬼混的女人,有个老公是个律师,法院把那个律师关进了监狱。

这让他感到非常侥幸,有一个替罪羊代替他被关起来了,这不是上天的馈赠吗?然后这个罪犯就大笑着,感谢上帝赐予他幸运。现在汤米和安迪都知道,谁是真正的凶手了。

安迪失魂落魄,即便汤米说的有一些细节对不上,比如安迪是一个银行家,而不是律师,那也许记忆是主观的,它会发生一些偏差,但其中重要的线索足以证明安迪是无辜的。所以安迪立即找到了诺顿,他跟典狱长从头到尾地把这件事说了一遍,希望他的案件能够重审。

诺顿靠在椅背上,听他讲完这一切,然后说,这是我听过的最该死的故事。告诉你我最吃惊的是什么吧,杜佛尼。我惊讶的是你竟然会相信这个故事!其实安迪从进来的第一天,他就打定了主意,不能此生被关在监狱里。他打算越狱。但此刻汤米的出现让他燃起了重审案件,还自己清白的希望。

诺顿要困住安迪

但是这份正义得不到伸张,因为诺顿他要困住安迪,让这个人继续为自己洗黑钱,处理税务问题。所以诺顿残忍地拒绝了安迪的再审请求,而且他把情绪激动的安迪单独禁闭,给他严重的惩罚,还把汤米转去了别的监狱。在电影里这一幕表现得更为彻底,为了让安迪死心,典狱长杀死了汤米。

就这样安迪完全失控了,他喊着,这是我的人生,我的人生!你不懂吗?我的人生!一向理性的安迪崩溃了,他的希望被活生生地掐灭,他被关在暗无天日的禁闭室里,那种深不见底的黑暗足以令人麻木,甚至让人不知道什么是害怕。安迪变得更加地沉默内省,他常常在思考,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时间是大自然最古老的魔法,一点一点地流逝,人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安迪仿佛重新塑造了自己的人格。从禁闭室出来之后,表面上看来,安迪继续掩护那些洗黑钱的龌龊的事情,非常温和地做着有条不紊的工作,管理着图书馆,替大家找书,帮助大家学习,甚至在每年重要的日子还会喝上一杯,和雷德一同分享。

另一方面,安迪换了一把锤子,19年前的那个小石锤已经坏掉了。这把锤子价格从10块变成了22块。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而飓风就要来临。

后来雷德在回忆中总会想到,如果一个人懂得如何利用时间,即便一次只有一点,但是累积起来,那你能做的事是你无法想象得到的。这就像数学中的次方,最初你看起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所得到的结果是这个数字所累积的次方决定的。

我们现在常常说一个词,叫“幂次法则”,就是一点一点地累积,突然到了一个点上,它就迅速发生一个很大的质变,会让你瞠目结舌。

安迪的点滴积累是从很早以前就开始了,那是飓风来临前的准备。安迪说,假设屋子里满是稀有的名画古董,而屋主听说有飓风会来,他该做什么呢?我们都可以想想这个问题。

其实陷入困境时,人的反应只有两种:一个是怀抱最乐观的期待,认为飓风或许会转向。这个台风说来了又不来了,老天不会让它摧毁名画。第二种人是悲观的,认为飓风一定会来,他的屋子绝对会遭殃,即便气象局说飓风转向了,可是悲观的人依然假定,飓风会调转过头来摧毁他的房子。

安迪是做最坏打算的那个人

那么在最坏的打算和乐观的打算之间,安迪是哪一种呢?他是做最坏打算的那个人。只有为最坏的结果预先做好准备,才可以始终抱着乐观的期望。所以安迪的选择依然是理性的,他早已准备了一切,看起来像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他一件一件都做好了。

比如说,安迪给自己弄了一个假身份,叫作彼得·斯蒂芬,这是为了他越狱之后使用的。而且他有一张社会保险卡和一张驾照,还有一把开启新生活的钥匙。

安迪有个朋友叫作吉米,一直在帮他进行投资,攒了不少钱。如果安迪自由了,在外面他会是个开着劳斯莱斯,拥有七八百万身家的富人。

安迪甚至考虑到,在他还没有出去的时候,如果吉米去世了,那该怎么办?所以他把各种意外都想到,把那些洞都尽最大可能补上。他去租了一个波特兰银行的保险柜,把重要的东西全部存在那里。现在万事俱备,就看安迪能不能顺利出去了。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飓风迟迟不来。

到了1955年,丽塔·海华丝的海报还一直挂在安迪的囚房里。还有别的海报出现,她们分别是玛丽莲·梦露、珍·曼斯菲、梅莎·科特、拉蔻儿·薇芝,最后是琳达·朗斯黛。其实这些海报就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时代中会有不同的新面孔出现,可是安迪依然在等待。

雷德问过说,这些海报对你有什么意义呢?安迪说这是一种自由的感觉。他一直最喜欢拉蔻儿·薇芝那张海报,海报上的女人站在墨西哥的海边。

安迪看着这张海报的时候,就说他有一种几乎可以一脚踩进去的感觉。那个感觉就叫自由,它支撑着安迪一次一次地从低谷里看到光,看到希望。

书里写着,安迪有一种大多数犯人,包括雷德在内,都缺乏的特质,那是一种内心的宁静,甚至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认为漫长的噩梦终有一天会结束。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送给自己,漫长的噩梦终有一天会结束。

安迪问雷德,说你觉得你出得去吗?雷德说,当然,但那个时候我应该已经很老了。安迪说,等我出去以后,一定要去一个一年到头都有阳光的地方。他说这种话的时候,神情仿佛看到了很远的地方。

他披着一个隐形的自由外衣,好像还有一个月便能够出狱,远远地离开这儿。他又问雷德,你知道我会上哪儿吗?齐华坦尼荷。他告诉雷德,你知道墨西哥人怎么形容太平洋吗?他们说,太平洋是没有记忆的,那是一个没有记忆、温暖的地方。

这就是安迪的信念,因为这份信念感,他拥有了走下去的勇气,哪怕存在着诸多不确定的假设,他依然往前走。现实的压力有时候很容易压垮一个人,也许就在不经意间,但是安迪则塑造了一种叫作单纯的人格,就像太平洋那么蓝的水,始终温暖纯净,不被环境里的恶所污染。安迪就是这样单纯地过好当下,单纯地为了自由而努力。

终于有一天,飓风来了。安迪不见了。典狱长诺顿搜遍了整个囚房,这才发现一直挂着海报的位置,隐藏着一个能够逃出生天的洞。那是安迪用一把小石锤,一点一点凿出来的。多久呢?他凿了26年。这真是太震撼了,我看到这儿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跟安迪相比,我们是多么容易放弃。

我们来看一下,安迪是怎么逃出肖申克监狱的。从海报后的那个洞进去,你需要忍受难闻的气味,在粪坑里挣扎着前进。你必须通过狭窄的通道,感受着被活埋的滋味。

而在那个通道的末端,是个通往牢房马桶的污水管,它比之前爬行的通道还要窄小,你需要像只老鼠一样,被挤压得浑身扭曲。这个污水管有多长呢?500码。500码意味着什么?5个美式足球场那么长。安迪要从这个地方把自己挤成一团变形的生物,穿过去。这个污水管通往监狱外的一条小溪。

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而安迪显然讲究方式方法,一切都是计划好的。在1975年8月,这条污水管会接到新的废水处理厂,这个时候如果他不逃,就再也没机会了。安迪自由了,对于肖申克来说,安迪是暗室里的一束光,而他也用生命影响了生命,安迪成了雷德的救赎。

38年来,雷德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听证会。他总是被驳回假释的申请,现在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年迈了。雷德曾经对安迪说过,说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

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可是慢慢地你会习惯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这堵高墙而生存。这就是监狱里的体制化。

在安迪之前,有一个老囚徒叫作布鲁克,他是在图书馆里工作的,他有一点地位。他在监狱里待到了68岁,然后被获准出狱。这让布鲁克非常地害怕,他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

雷德说,老布没有疯,他只是体制化了。他坐了50年牢,成了井底之蛙。他念过书,在狱中有地位,可是出狱之后他就成了废人。双手犯关节炎的囚徒,想向图书馆借书都会被拒绝。

就像一个奴隶,如果他一出生就被人奴役,没有过人身自由,那么他就不曾知道自由的感觉。同样,一个虽然享受过心灵自由,但是被生活的欲望遮蔽双眼,内心迷失了太久的人,被囚禁太久的人,也会渐渐地忘掉良知和自由到底是什么了。

雷德甚至告诫过安迪,提醒他说,自由有多么地危险。他说,朋友,我告诉你,有希望才危险。希望能把人弄疯,希望是没有用的。你最好认命。

换句话说,雷德跟安迪比起来是个宿命论者,自由对于雷德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东西。所以当雷德获得假释后,他也觉得很害怕。他被安排了一个仓库助理的差事,但他总是在整点25分的时候想要上厕所,甚至不打报告就撒不出一滴尿。

这也是他的体制化,自由也是需要适应的。

在1977年的4月初,初春时节,雪刚刚融化。雷德想起安迪跟他说过的话,说在巴克斯登镇有一片牧草地,北边石墙下有一块石头,那是一块火山岩玻璃。雷德突然心里一动,他决定去寻找这块石头。

他真地到了那儿,结果真地找到了。那块石头下面有一封信,是安迪留给雷德的。他说,如果雷德出狱以后能够找到这封信,那就邀请雷德去找自己,一起做业务。信里还附着一些钞票,足够让雷德踏上旅途去找安迪。

安迪留下一句话,说记住,希望是个好东西,也许是世间最好的东西,而好东西永远不会消失的。这是他们两个人完全不一样的态度,所以安迪无论经历什么,内心都是自由的。可是有一些人哪怕是在自由的环境里,内心却关在监狱中。

看完信以后,雷德就哭了起来,他泪流满面,他想安迪是与众不同的。此刻雷德该怎么办呢?如果投奔安迪,他就会再度变成逃犯,因为他是在假释期。

但是人活在这世上,难道不是使劲“找死”,或者使劲活下去,才有意思吗?只有自由人才能够体会到这种感觉。一个自由的人,一段未知的漫长的旅程,雾蒙蒙的不确定的未来,还有希望所创造的力量感。

雷德希望安迪在那儿,希望能够成功地跨越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希望能够再度跟安迪重逢,跟他握握手,希望太平洋就像他碰到的一样蔚蓝。

这就是小说的结尾,而在电影里,导演拍了安迪和雷德重逢的画面,他把我们的期待拍出来了。本来他只想拍雷德坐着车投奔自由就结束了,但制片人跟他说,你既然都拍他坐车去找安迪了,为什么不拍出那片海?

结果在这部片子试映的时候,不少观众看着屏幕上那片自由的蔚蓝的大海就落泪了,所以这个镜头被保留了下来。

雷德的扮演者是老戏骨摩根·弗里曼,那个很威严的黑人演员。导演本来想让他在重逢的时候吹一个口琴,那个口琴是在监狱的时候安迪送给雷德的,但是被弗里曼老爷子严词拒绝了,因为这样拍一点也不含蓄!

最后我们来说说电影吧

当作一个彩蛋。电影大体上尊重了原著的叙事,它和小说略有不同。如果对比着看,你会发现改编得真好。等你听我讲完这个电影的故事,你一定会更能理解时间的力量。

1983年,有个高中毕业后就跑到好莱坞打拼的愣头青,他叫弗兰克·德拉邦特。他找到了斯蒂芬·金,这个时候斯蒂芬·金已经名扬美国,读者遍地了,他很红。愣头青德拉邦特就花1美元从斯蒂芬·金那里买了个故事,他要拍一个业余短片。

你说为什么要1美元?这是斯蒂芬·金的规矩,说每个菜鸟或者是新人都可以用1美元买一次他的故事,这对年轻人太友好了。

德拉邦特买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叫作《房间里的女人》,但实际上他最喜欢的是头一年出版的《丽塔·海华丝和肖申克的救赎》。

后来又找到斯蒂芬·金,花了5000美元买下了《肖申克的救赎》。斯蒂芬·金授权后就问他,说这故事我都不知道要怎么改,你打算怎么改?然后德拉邦特说我就是知道怎么改,我要把它变成一部杰作,但不是现在。好,他又开启了时间模式。

这一次等了多久呢?5年。又过了5年,到了1992年,德拉邦特已经33岁了,他开始坐下来写这个剧本,并且他给电影起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叫《肖申克的救赎》。很多人一看到这个名字就丧失了去看电影的动力。

这个剧本写了8个星期,德拉邦特一边写剧本一边听音乐,那个音乐叫《费加罗的婚礼》。听着听着,这个小伙子突发奇想,决定要把这段音乐用到电影里。于是电影里面出现了一幕,就是安迪冒着被关小黑屋的风险也要给整个监狱放唱片,他放的就是《费加罗的婚礼》。

那种明亮的幸福的音乐在监狱上空回荡的时候,好多人热泪盈眶,非常感人。影片里雷德问过安迪,说你为什么要放音乐?他说因为莫扎特在我的心里。一个人的心才是坚不可摧的。

在把这个故事写完之后,德拉邦特觉得这剧本真是太好了。他的运气也不错,很快有一个女制片人,叫丽兹,看上了这个剧本。丽兹跟她的老板说,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剧本,你必须拍,我保证这部电影会像老虎机一样地赚钱。

丽兹的老板是谁呢?大有来头,他是著名的导演罗伯·莱纳。大家听过那句话吗?说“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它出自电影《怦然心动》,这部片子就是莱纳拍的。

莱纳读完剧本瞬间很来劲,他就把这个德拉邦特叫来,说好极了,我决定花300万美元买下你的这个本子。300万美元!你要知道德拉邦特从小是在难民营长大的,高中毕业就去好莱坞混世界了。他一直过着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经常连房租都掏不起。现在300万美金摆在面前。然后呢?

然后这个小伙子拒绝了。他的理由是,一旦拿了这笔钱,以后我会不断地拿梦想换金钱,然后一事无成地死掉。这句话实在是讲得好。德拉邦特决定放着我来,我要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他要自己拍这部片。

就这样,《肖申克的救赎》进入了选角阶段。一点儿也不顺利,原因很简单,因为德拉邦特是个菜鸟,没有人知道他,他之前根本没有拍过一部完整的电影,所以很多演员都不愿意冒险合作。

德拉邦特非常努力,他找过很多人。那个名单特别长,大名鼎鼎的比如说汤姆·克鲁斯、汤姆·汉克斯、布拉德·皮特,还有一个叫作詹姆斯·甘多菲尼,就是演《小丑》拿了奥斯卡奖的那个人。他的眼光真的很好,可是这些人全都拒绝了他。

最后他的公司说,要不咱找个黑人来演?所以剧本就这样辗转到了摩根·弗里曼的手上。摩根一读就爱不释手,然后立即决定我要出演雷德。他又向德拉邦特推荐了蒂姆·罗宾斯,这就是安迪。

蒂姆连夜看了剧本,赞不绝口,但那个时候蒂姆非常红,他就觉得这德拉邦特也太菜鸟了,你行不行?然后蒂姆就请来了一位合作伙伴,摄影师,他叫罗杰·狄金斯。这也是个大师,他这辈子参与的影片,比如说《美丽心灵》《朗读者》《银翼杀手2049》,你一听就觉得这都是牛人。就这样靠着互相推荐,这个菜鸟德拉邦特趔趔趄趄凑齐了一支队伍。

1993年6月,《肖申克的救赎》正式开拍。德拉邦特后来回忆,说在拍片过程中,自己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因为钱太少了,这些人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而且他确实很菜鸟,一个镜头要反复拍,拍到所有的人都暴怒。他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所以德拉邦特说,那阵子我每天脑浆子都要流出来了。终于这部片子杀青了,所有人都大哭了一场。

结果《肖申克》的命运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在首映的那天,德拉邦特和制片人跑到日落大道一座影院里,以为能够看到乌泱乌泱的人涌进来,然后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地点赞。结果整个电影院就没有几个人。电影第一轮上映,拿到的票房是1800万美元,投资了多少呢?2500万,所以成本都没收回来,简直惨不忍睹。

你去问大家为什么不看这部电影,人们说,看这名字也不知道这电影是演什么的。肖申克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救赎?你说这是一部监狱电影,没有男女谈恋爱,也没有精彩的嘿嘿哈哈的打斗,那为什么要看?因为在当时的背景下,最受欢迎的商业电影是动作片,施瓦辛格、布鲁斯·威利斯,《孤胆英雄》。所以《肖申克的救赎》显然很不讨喜。

票房惨败后,制片方咬咬牙,说我们票房不行,我们能拿奖也行,所以他就转而把希望寄托在奥斯卡颁奖礼上。《肖申克的救赎》的确很争气,一口气提名了7个奖项,但是七提零中。你说这片子不行吗?不是,它运气太差了,它碰到了两部神片,一部叫《阿甘正传》,另一部叫《低俗小说》。

《肖申克的救赎》是颗粒无收,大家都非常地绝望。德拉邦特也觉得自己前途没啥戏了。结果不到1年,它的口碑突然来了一次戏剧性的爆发。那是1995年,华纳赌博式地发行了32万盘《肖申克的救赎》的录像带,让它成为当年的租赁冠军。

随后电视台就挑中了这部片子,从1997年6月开始,在电视上一遍又一遍地轰炸播出。据说有一段时间美国观众一打开电视,就能看到《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毫无防备地被这部电影击中心灵。

摩根·弗里曼说,要不是他起了这么古怪的名字,还有营销策略太烂了,它可能早就火了。这也许是真的,当年中国台湾地区引进《肖申克的救赎》,老板就毫不犹豫地把它改了个名字,叫作《刺激1995》。

那个CD的封面上是一个男人,衣冠不整。很多人就抱着看黄色录像的初心,非常兴奋地把它租回家,然后心灵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无语凝噎,非常戏剧化。

所以在1999年的4月,《肖申克的救赎》口碑不断上升,占据了影史第一的位置,特别是电影里那些台词,一次一次地被网友截图。安迪和他的监狱里的狱友们在阳台上喝啤酒的片段,他给监狱放《费加罗的婚礼》的片段,成为很多人心中难以超越的,关于自由的经典瞬间。

看完这部电影后,好多人给蒂姆·罗宾斯写信,就是那个安迪的扮演者,说他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影响了自己的生活。蒂姆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人告诉他,谢谢《肖申克的救赎》,它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伟大的电影。直到这个时候,蒂姆才意识到这部片子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

德拉邦特一下子出名了。他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有离婚的女人感谢他,有失去至亲的人感谢他,也有人因为看了《肖申克的救赎》而放弃自杀,有人声称《肖申克》是最好的朋友,总会在自己绝望的时候拉自己一把。他说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我所做的不仅仅是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

在电影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台词:

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你的监狱。

所以蒂姆说,也许这部电影如此感人的原因就在于它告诉人们,如果你有耐心、有信仰,就能到达光明的彼岸。它让人们看到希望,能够走出他们自缚的茧。

人们喜欢它,也难以忘记雷德评价安迪的那句话,我们最后来重温一遍:

有一些鸟是关不住的,它们每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随笔/恒之馨(整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