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依德说:“人的一生都在弥补童年的缺失。”
图 网络
就像今早的我,醒来后的第一反应是想找人抱着我,从后面,紧紧抱住我。
很多人已经记不得小学前自己的故事了,或者连小学发生过什么也回忆不起来,就好像断片了一样。而我却甚至连一岁左右的一些画面都还能想起来。曾经以为是自己梦中发生过的事情,但是偶然间与父母聊天的时候,发现那些都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妈妈很震惊地问我,这些你怎么会记得。是啊,我怎么会记得,可是有些事情我真的都还记得啊。
一岁零八个月,因为父母工作忙,但是又不想把我送到老家,就让我去了幼儿园。那时候还太小,根本不会用筷子,妈妈说,幼儿园老师对我说,这次老师可以喂你,下次你要自己吃哦。我也不知道自己在多少天后终于会了自己吃饭。我只记得,是周末还是寒暑假,数不清的醒来之后空荡荡的房间,和一个小小的我。
印象中几个画面,都烙在了我的脑海中。
那时候家的卧室是红色的窗帘,大红色的那种,拉上之后,整个屋子都是暗淡的红色。但是很奇怪的是,睡觉前,我觉得屋子是暖色调的,但是醒来后,整个屋子都是压抑的、沉寂的、令人窒息的棕红色。一天中午醒来,房间又是空无一人,我依旧是大声喊着爸爸妈妈,没有人回应我,我知道,他们去上班了。我从被子里爬出来,想开开门走到客厅,但是卧室门被关上了。我太小了,我还不会开门,不知道那天他们走的时候为什么把门关上了。我使劲推那扇很大很大的门,我用尽了力气撞向它,但是我怎么也撞不开。傻孩子啊,那扇门是拉开的。我被那一片暗红色包围着,恐惧感吞噬着我,从我的身后拽着我。我哭着喊着钻进被窝里,又从床上躺到了地上,我哭叫着,鼻涕被擦了一脸。我大喊着的声音,都被这黑洞一般的房间吸收掉了,没有人听的到,外面的世界依旧是阳光明媚,地上的白雪反射着刺眼的光。那种绝望感,至今想起来都是恐惧的。最后我放弃了挣扎,放弃了哭喊,我靠在门上,完全呈现出放空的状态。也不知道过了多久,门被从外面推开了,妈妈进来把我抱了起来。我的头靠着她的肩膀,终于又哭了起来。妈妈边哄我边给我换棉裤,原来我早已经把棉裤都尿湿了。
也是一个中午,被雷声吵到醒来后,喊着爸爸妈妈,毫无意外,没有回应。也不知道那是下午几点钟,外面的云是从南边压过来的,一层堆砌着一层,涌来。闪电从那边的天空劈向更远的地方,过上几秒钟的时间,巨大的雷声砸了过来。我害怕的不行,我又哭了,我边哭边开开了所有房间的灯,大卧室,小卧室,厨房,卫生间,最后抱着被子躲到了客厅的沙发上。因为爸爸说过,下雨天不要看电视,我就在寂静的屋子里听着自己的啜泣声。至今我都还记得,我哭着跟自己说:苗苗最坚强了,苗苗不要哭,苗苗不害怕。后来妈妈打电话过来,问我这边下雨了吗。我说下了。妈妈问,害不害怕,要是害怕妈妈回去看看你。我说,我不怕。挂了电话之后,我其实还在擦眼泪。
我想,我童年缺失的,就是安全感吧。
小时候自己在家的时候,我必须要关上所有房间的门,我不知道我害怕的是什么,但是我只想把所有的门都关上,才可以安心。以至于每次他俩回来的第一个人,打开家里的门,看到的都会是一片漆黑的走廊。然后躲在客厅看动画片,爸爸给我买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还有《猫和老鼠》我到现在都能记得每个光碟里面的刻录的是哪十个故事。客厅和小卧室中间有个窗户,我会时不时看着那扇窗户,甚至是爬上沙发,然后一使劲爬到那个窗户那里,跨坐在上面,这样我就可以随时看着两个房间了。睡觉前,我会用手去摸每一个衣柜,看看里面有没有可怕的东西。其实每次伸手去摸的时候,是更恐惧的。
对于安全感这个东西,我一直把握不清。有时候觉得,面对可能要经历人生的种种,我是兴奋的,我想要去体验不同的事情,体验不同的感知,无论幸福还是痛苦。但是有时候,我又是很畏惧的,畏惧很多事情。我怕失去,怕所爱的人离开我,怕要好的朋友和我分道扬镳。
后来发现,经常在睡醒的早上和中午,会突然感觉到无边的失落与沮丧,感觉自己一无所有,这个时候,特别希望有个人能够抱住我,什么也不用说,就抱住我就好。我一开始以为很多人都会这样,但是问了好几个朋友,大家基本说的都是,不会。我才开始想起,婴儿醒来后经常啼哭的原因就是睁开眼发现没有人在身边,没有安全感而用啼哭引起大人们的关注,进而得到爱与关怀。而我呢,已经二十好几的人了,早该明白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但是总是在刚醒来还不够理智不够清醒的时候,想从别处获取安全感。
安全感对清醒的我而言,就是,我可以感受的到,你们都在,而且对其中的几个人而言,我是偏爱。
对刚醒来还不够清醒的我而言,就是一个拥抱就好。
本科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有我扛不起来的事情,没有我顶不住的压力。但是,也会有那么一两个人知道,我是多么的粘人。
我不知道这种缺失,我需要多久去弥补,或许一生都会时常这样吧。
无所谓了,哪有完美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