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有感
和儿子相约,他竞选大队委员,若演讲成功,我们娘俩就去市里“血拼”一次。儿子所谓的“血拼”,就是去书店买本书,吃一次肯德基或披萨,仅此而已。自从有了小妹之后,已经一年多没有和儿子独处了。十一当天,爸爸和小妹回了奶奶家,我和儿子来到市里。
十一期间,哪里都是“人山人海”,“车水马龙”,书店也不例外。门外的车把整个门口堵得满满当当。我心中暗叹,爱读书的人越来越多了!
书店门口贴了一张大大的宣传单,上面用红笔大大地写着,10.1-10.2 教辅全部七折。书店里,人确实很多,可偌大的书店,人们好像分为了两堆,一堆孩子们,围在自己喜欢看的童书周围,一群大人们却沉浸于一堆教辅资料中,自得其乐!而适合大人们看的小说名著散文,却鲜有人在。
“别买了,再买就都超过一百元钱了。”旁边的一个孩子正与母亲一同选购教辅图书,当母亲拿起一本名为“一点全通”的辅导书时,站在一旁的孩子不情愿地劝母亲不要再买。“这本才35元,肯定超不过一百元。”母亲向孩子解释道。然而十几分钟后,当我和儿子各自选好书来到收银台时,再次遇到了这对母子,此时母亲手里比刚才又多了几本教辅书,总额也已经超过了两百元。在作文辅导书展区,又碰到了一个小学高年级年级学生与母亲在购买作文书的数量上产生了分歧。孩子质疑母亲购买的作文书过多,而母亲答道:“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你的。”
出了书店,我打趣儿子道:“给你也买两本卷子吧?”儿子立刻反驳道:“我哪有时间?写作业、弹琴、看书、玩,这些都快忙坏我了!”是啊,孩子哪有时间啊!
想到两年前,儿子要上一年级,我和他爸纠结过,是去市里上,还是在我们工作的小镇上?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端量,最终决定在小镇上小学。最终让我们下定决心的有两点,一是因为市里小学布置作业太多!二是住在这个小镇上时间更充裕,能更好的陪伴他。一年级的时候,经常听到同事抱怨道,作业太多,背的,写的,每天要做到九点钟,孩子太累了。要知道,同事家的孩子在市里正好也上一年级。而此时,我们家的孩子每天晚上没作业,说在学校已经写完了,班主任说,没事看看书。会不会太清闲了?这样将来的竞争力会不会太差?我当时也不淡定地买了两份卷子,每周布置两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年终考试,儿子成绩优异,卷子没做几张,从此,再也没买。这两年,儿子的业余生活打打球,读读书,弹弹琴,听听故事,安排的也满满当当,成绩也不赖!
暑假里,朋友圈里都在转一篇文章,叫“补课不如补习惯”。其实小学阶段,把希望寄托于补课或“刷题”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这一点,我深以为然。一个不爱阅读,不会思考,不会听课,写作业不端正的人,即使上更多的补习班,刷更多的题目,在学习上不会有太大的起色。
大人们需要做的,是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习惯。就如来到书店里,你看你的书,我看我的书,你买你的书,我买我的书,回到家,你接着看你的书,我接着看我的书,彼此交流一下对书的感悟,仅此而已。2016-10-02 17: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