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吏祸国殃民,“清官”又刚愎自用,民众深陷灾难的漩涡,书中又有什么冤情呈现出来呢?
01.
历朝历代末期,都是昏官庸吏当道,民不聊生,晚清也不例外。他们并非不知百姓安居乐业,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只是从上到下的权力腐烂,麻木了很多人的神经。黑的像墨一样的官场,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周围的一切。个人再有能力,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齐河县东北齐东镇有个贾老翁,大儿子娶了本村魏谦的女儿,谁知去年八月大儿子感了时气死了。女儿貌美能干,在家做主,人称“贾探春”,至今还没婆家。邻村有个吴二浪子,生得风流倜傥,家道也好。曾上门来提亲,但此人风流成性,又不本分,遭到贾家拒绝。
今年八月贾老大周年,祭祀完后,魏家接了女儿回去过中秋节。可当天下午就听说,贾家除了“贾探春”,一家十三口全部丧命。县里仵作验身,骨节不硬,没有伤痕,皮肤也不变色。
案件看起来扑朔迷离,既不是外伤,又不是中毒,像是一桩无头公案,竟无从下手。
正没有头绪,贾家报告说,家里剩的半个月饼上有砒霜,肯定是嫂子贾魏氏与人通奸,用毒药谋害了一家。因为月饼是魏家送来的,县令王子瑾传了魏家父女,但查无证据。于是暂行关押,再作道理。
02.
宫保派来一位清廉之士叫刚弼,协同审理案件。他一来就给魏家父女上刑,魏家管事的怕主人受苦,奉上一千两银票,央求胡举人帮忙打点。胡举人来拜见刚弼,老刚笑嘻嘻地接了银票,却说,十三条人命,这么点儿银子哪成,即使五百两一条,也需六千五百两银子。
第二天升堂会审,刚弼掏出一千两银票,以及胡举人刚送来的五千五百两凭据给子谨看,子谨暗暗叫苦不迭。
刚弼说,人既不是你们害的,为啥你家肯出那么大笔银子打点?魏家父女连喊冤枉,刚弼大怒,让上夹棍,又嘱差役不许治死,预备十天功夫,看他招不招。只两天不到,贾魏氏就气若游丝,只好招了,并说父亲不知情。
又是一个“清官”,这种人仗着自己清廉,看谁都是奸佞小人,毫无怜悯体恤之心。更不从事实出发,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王子瑾气坏了,托老残写信给宫保,请白子寿出山。老残写了信差人送去,当天下午就有了回信。信中让魏谦父女取保回家,等待白子寿复审。刚弼气得目瞪口呆,却无可奈何。
老残回到店里,桌上一对红烛正燃着。人瑞高喊:搀出新姨奶奶。原来人瑞已经把翠环赎出来了。老残哪里肯依?可是翠环早已磕头就拜,老残慌忙还礼。
对于翠环来说,这是个不错的结局。就如《浮生六记》中的妓女憨园,做了人家的侍妾,就是极大的恩典了。不得不说那时的女性贱如蝼蚁,完全是社会的附属品。
03.
白子寿到后,将全案细细看过两遍。第二天升堂,把原、被告及相关人等仔细问过,大家一一答过后,白公就叫他们结案回家了。并断定这砒霜是后加的,至于是谁加的暂不追究,先查这十三条命案要紧。
事情处理的有理有据,干净利落,让人心生佩服。这种有德有才又清廉的能士,是一股清流。可惜太少了,不足以让腐烂的晚清起死回生,但至少可以让人们心存希望。
白公一面派差人许亮明察暗访,一面再三肯请老残辛苦一趟。老残跑遍省城各大药房,毒药一事却一无所获。
他拿了串铃来到齐东村,恰巧魏老儿请他治女儿的手伤。老残得知了两个重要信息:贾探春和吴二浪子一直勾勾搭搭;魏家的老妈子,男人叫王二。贾家死人那天,他正在贾家挑水,曾看到吴二拿一个小瓶往锅里倒了东西跑了。
许亮说吴二此刻在省城,白天赌钱,夜晚宿在一个土娼家里。老残稳住王二,和许亮一起去了省城,许亮很快就同这些人混熟了,之后同差人陶三做了一个局,分唱黑白脸,引诱吴二上钩。吴二果然上当,拿出了自己藏着的药水,被陶三抓了个正着。
听得药水叫“千日醉”,老残一路辛苦寻访,讨得解药“返魂香”而回。子谨告知吴二已伏法,那十三个人也起死回生。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有点玄幻,却给令人绝望的社会注入了一点希望。一个行将崩溃的腐烂社会,个人之力如螳臂当车。老残在官场、民间游历了一番,品出的是各种人生滋味。
本书到这里全部解读完毕,但我们的思绪却难以从这种沉重中很快解脱,总有什么让我们去思考。如今,我们的生活安定平和,但依然不乏各种贪官污吏,冤假错案也时有耳闻。甚至也不缺打着清廉的幌子,谋取各种名誉地位的人,道德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