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朋友因为失恋跟你说:“我心都碎了~”是不是觉得朋友只是太伤心,沉浸在失恋的痛苦中无法自拔而已?
的确,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场景会说这种非常极端的话,比如“我真的是气炸了!”“我高兴地要上天了哈哈哈”等等等等,都是我们表达情绪的一种极为夸张的说法。
但是,如果真的因为有人“心碎”而送去医院,你会相信吗?
“心碎”是对悲伤者的一种最古老的隐喻。在叙述失去亲人或者失恋的感觉时,人们常用“心都碎了”来形容。
如今,“心碎”不再是诗人和哲学家经常用的词汇,而是成为了一种病症的学名,“心碎”会让人产生胸痛、憋气、神经质的一系列症状。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亨特·钱皮恩等人的一篇文章,将由悲痛或震惊所引发的胸痛、憋气和呼吸短促等一些类似于心脏病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
钱皮恩博士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1999年至2003年间共接治了19名急诊患者。
这些病人出现了胸痛、憋气等症状,与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相似,但与心脏病患者不同的是,在卧床休息和接受少量治疗后,他们就康复了。
这些患者基本上全都是已绝经的老年妇女。她们患病的原因包括丈夫、父母或孩子等亲人去世所带来的巨大悲痛或者遭遇车祸、抢劫等造成的严重惊吓,以及激烈争辩、出庭和公众演讲等紧张带来的强烈刺激。
通过磁共振等检查显示,她们并没有患心脏病。
负责研究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心脏专家亨特·钱皮恩解释道:
当遇到过量或突如其来的“情绪压力”时,身体会释出大量肾上腺素及其他化学物质,并流入血管。
这些物质对心脏来说俨如毒素,会影响肌肉正常活动,或令毛细血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造成类似心脏病发的症状。
他指出,过去曾有一名27岁妇人在获悉坏消息后出现“心碎综合征”,一度垂危,但因医护人员没有分清楚,把她当作心脏病人处理,还准备为她进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幸亏手术前主治医生搞清了病症,病人亦于3日后完全康复出院。
美国心脏协会前主席雪莉·史密斯博士说,根据这项研究,更多的急诊医生和心脏病医生在医治那些胸痛病人时将会考虑这个新命名的“心碎综合征”。
现代医学早已证明了人的精神、思维只由大脑控制,与心脏并无直接联系。
但是,心脏与人的心理究竟有无关联呢?研究表明,心理因素对“心碎综合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中医古籍中提到“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七种正常的情绪反应。
如突然的、剧烈的或长期的精神刺激,情绪反应过度强烈或持久,则七情过度,就影响内脏功能,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
在现代社会更见到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多,不少学者提出医学模式应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
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疾病,谓之心身疾病,我们这里所讨论的“心碎综合征”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心身疾病。
“心碎综合征”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
性格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因素。美国学者最早将人的性格分为A型和B型:
A型性格表现为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强烈的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等;
B型性格为从容不迫,耐心容忍,不争强好胜,会安排作息。
A型性格容易患“心碎综合征”。
“9·11”事件之后,研究者访问100名遇难者的遗族。结果发现,这些悲伤者在某一时段中会有肉体上痛苦的感觉,觉得喉咙变紧干燥、呼吸困难、需要叹气、腹部觉得空空的、肌肉无力、并有心痛紧张的感觉。
根据许多有关悲伤者的研究结果,悲伤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都会因悲伤过度而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心爱的人死后的六个月内。
丧亲所致的分离焦虑首先会使悲伤者感到虚弱。另外有一些研究指出,中年丧夫者经常出现神经质、忧郁、害怕会发疯、持续的恐惧、梦魇、失眠、工作能力减退和疲劳等症状。
他们有时也会抱怨头痛、晕眩、失神、消化不良、呕吐、心脏急速跳动、胸口疼痛。
心灵受伤了,身体只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告诉你,你要进行一些调整了。
大部分人都遇到过内心有时候难以释放的情绪。
在痛苦的心理上,一般都会选择性地疗伤,大概人的本能和天性都是有自我“修复功能”。那么,又如何能在极度情绪下去缓解和释放内心痛苦,是我们必修课。
当我们沉浸在痛苦中,潜意识带来的都是负能量,适当在自我意识中让自己安静下来,这样减轻痛苦的压力性。
听一些优美曲子缓解这种心理,让神经和思维得到安静,更是一种释放的过程,过程不是时间,是你在意识中如何去缓解与面对痛苦,这个方法在过程中是必备的。
无论你多大痛苦,只要有发泄方式,能很快赶走这种心理带来的压力。
在你可行的朋友圈,把你的痛苦分享出去,哭一哭也是可行的。不管收获什么,你会得到另一种新生。
用一种平常心来克服自己的痛苦意识。可能这种痛苦是自己错,导致别人也痛苦。潜意识是不是自己对事情认知不够,在心理自我消除矛盾,让痛苦缓解,更是一种宽恕自己的方法。
当你在这种痛苦中潜意识知道,这不是你,潜意识逃脱这种心理绑架,对自己说”这是我吗?这样下去结果会如何?这样下去又有什么用?“
这些答案自我在思维中找回该有的自己。思维潜意识,是让自己获得正确观,而不是钻牛角尖,一根筋。
用心宽容自己,包容痛苦,也是获得新生的最快途径。
熙桓心理
逃避痛苦并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像你被划上了一道很深的伤口,流了很多血,就算你找再多的方法去缓解,一旦这种效果过去了还是会疼。
想要彻底解决就是等到伤口结痂,那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痛苦是人类进化的一种防御机制,是用来调整行为的正常的情绪,我们逃避只是因为这种感觉它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抑制,就把你心中那些不好的回忆看成是一道道伤口。当你学会了面对这种痛苦,伤口白会愈合,这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