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朋友闲聊,我提到了近两年的目标,他知道实现目标的难度,便说: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了。
第一反应是惊讶,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同样的话了。家人和密友也曾不约而同地对我说出同样的话。
我竟然给大家留下这样的印象了?自己对此一无所知,由此引发了我的一连串思考。
短期来讲,目标清晰,动力满满。可是,长远来讲,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做什么事?奔三的我,却给不出答案,甚至连个基本的轮廓都没有。
那些步入暮年的人回顾人生,当被问及有什么后悔的事时,他们往往并不后悔做了什么,而是后悔没有做什么,尤其是,没有花足够的时间陪伴父母伴侣和孩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此话不假。被诊断出癌症的年轻人回首自己未完成的人生,后悔的是未能将最好的时光用来陪伴家人。
我目前选择的职业,最大的遗憾便是对于家人的亏欠。我想,每个职业都有它表面的光鲜和不为外人所知的苦楚。舍与得,这对矛盾体纠结缠绕,不分你我。
说到生命的意义,始终绕不过哲学的终极话题: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看似简单的问题,能下定义的人却寥寥无几。但即使没有自己的答案,能够多多思考,不断修正自己的行动方向和做事方法,也是极好的。
英语比赛中的作文题目:性格是什么?你认为性格能决定命运吗?抛开比赛时间的限制,对于这个题目的探讨,应该可以写出一篇毕业论文甚至足够出一本书了。
对于一些道理,纵使听过无数遍,却依然没有入脑入心。最简单的,莫过于好好刷牙,保护眼睛。
被时常念叨的道理,在长辈嘴中,总有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味道。
即便过了青春的叛逆期,任性如我,依然我行我素,把谆谆教导当做耳旁风。
直到有那么一天,身边的人有了亲身体会,甚至是自己有了切肤之痛,才读懂了这些道理。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道理我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一吧。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这都成为了高考的命题作文。我们是这么写的,这么说的,我们真的这么做了吗?
Don't cry over spilt milk. 这个耳熟能详的谚语,一提起来,许多人难免嗤之以鼻。如果真正做到了,我们的烦恼会至少减少50%。
想法太多,行动太少?总要等到万事俱备才肯开始行动,那估计黄花菜都凉透了。不妨先试着做出来,走几步,只要开始了,其他的都不难。
什么时候我能不假思索地做出以下的填空题呢?
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 和 。
二、唯有 和 不可辜负。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