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行(一)

      年度高考季到来,部分老师被抽调去监考。作为临退休人员没有监考资格了,也就和学生一道喜提几天假期。正好老伴有2天休假,就商定到汉中一游。好玩的地方那么多,为什么选汉中呢?关键原因是没来过,其次是身边许多亲友来过,有好奇心。

        临时起意,匆忙做功课。粗略估算了自驾所花费用、时间,觉得还是乘高铁划算,省时省力省钱。上12306网站一搜,简直太方便了,从绵阳到汉中,从早7点到晚9点,一天有六十多趟车,隔几分钟一趟,比市内公交车发车班次还密。为什么呢?皆因两市都在北面进出川的铁路干线上,位于必经之路。

          选了7:56出发的那趟车,9:42准时到达汉中。出站时边走边在高德地图上叫了个网约车,十分钟后就到了汉中博物馆古汉台馆区,花费6元钱。

        古汉台馆区不大,进门先爬台阶,上了一个平台后,见到里面花木葱茏,绿意盎然,象个干干净净打理得很好的小公园,与常见的博物馆风格迥然不同。馆区内有望江楼、桂荫堂、石门十三品陈列室和褒斜古栈道陈列室等建筑,都不大,但也有可观之处。总结一下,有几处我印象深刻。

        西华厅外有个小亭内摆了个石鼓,称“月台苍玉”或“月台碧玉”,据说是刘邦当年的上马石。我们围着转了一圈,发现其外形并不是标准的鼓形,有两处是平的,同顶面和底面一样都可平放于地面而不滚动。难得的是,这石鼓应是真玉石,虽颜色不纯,但处处透出碧玉的温润细腻。

        桂荫堂里展览了汉中本地出土的部分文物,数量不多。从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到陶器和青铜器,各地方博物馆都类似,本觉平平。但细观之下,有两点激发了兴趣。一是有个青铜面具,表面的铜锈掉得差不多了,露出的底色是灰亮如不锈钢的。游客纷纷猜它是真品还是仿制品,但讲解员说是真的,铭牌上没有仿品字样。另一个是几个兽面纹酒器都挺精美,赞叹古代工匠们技艺高超,贵族们也真会享受。那个牛觥很有趣,嘴巴象扁扁的鸭嘴,头背上还顶个长了两根天线的小动物,感觉象是没壳的蜗牛或鼻涕虫-蛞蝓。

        石门十三品陈列室里展示的是汉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3方汉魏精品摩崖石刻。据说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石门水库,专家从石门古栈道两侧近200块石刻中精选出来,然后让人整体凿下,移至博物馆保存的。有“石门”、“石虎”、“衮雪”等大字摩崖石刻,也有《石门铭》、《石门颂》等长文摩崖石刻,多是隶书。我是书法门外汉,讲解员们激情飞扬讲解这些石刻的艺术价值和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我听不太明白,也记不住。有几点收获,一是汉朝时隶书应该比较普及了,大家处理公务或题词都用隶书,曹操也不例外。假如有影视导演拍相关时代的作品,就要注意这一点。二是隶书的由来。秦统一天下后,要求全国统一使用小篆,但在实际应用中,小篆复杂,书写不易,民间创造了更简便的书写,程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隶书的集大成者。他因得罪始皇帝获狱十年,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搜集、整理、研究、规范了三千个隶书汉字献给秦始皇,被赦免还当了御史,挺励志的。隶书的得名就因为程邈曾属于隶人(犯罪的人)。三是我们中华文化真是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上、下、天、大、川”等字两千多年都没变,沿用至今。下图中的“大”字,古人写得好生动,一撇一捺仿佛在舞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汉中,中国版图中心秦岭南面的聚宝盆地,山青水秀,风光旖旎。一条清清的汉江穿城而过,融通了大秦岭与巍峨巴山之间的风水...
    昊子环球背包阅读 1,130评论 0 5
  • 第一次坐西成高铁,是去汉中办事。同事交待说,看下油菜花开了没? 陕南的油菜花艳开的时候,关中人都去赏花。黄灿灿的花...
    vitors阅读 545评论 1 2
  • 今年五一调休后,有五天,我把它计划成两部分:前三天出去看看,接下来的两天回家休整,孩子完成作业,收心上学。 ...
    清秋洁阅读 125评论 0 2
  • 大美汉中汉水系, 沛公南郑大风起。 千金买得褒氏笑, 幽王烽火戏诸侯。 石门栈道兵家地, 韩信用兵陈仓道。 诸葛古...
    宁静随想阅读 288评论 2 1
  • 庚子年夏末,全国各地纷纷爆发洪水灾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死灰复燃,网上传来到新疆自费旅行的人,因为前不能进村后不能归...
    听流阅读 74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