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比较长的科幻思考合集,可以算是2018年我在知乎上回答的一百多个科幻类问题的总结,虽然很长,但很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这是第二章:人类必须死。
今天还是从大刘在《刘慈欣的思想实验室》里的一句话引入,“人类最终很可能毁于自我灭绝,比如选择变成一个数字,生活在虚拟世界中。”,这句话里有一些科幻作家固有的悲天悯人的情怀,剥离这层情感,很容易理解大刘这句话里面的意思。
“人类很有可能被AI取代。”,诚然这句话早已在无数行业被一步步证实,也被很多人慢慢接受,但应该没有多少人察觉取代的深层次含义,人类与AI究竟是什么关系?共生依存?还是单方面的寄生?
目前应该是属于前者,AI的更新换代需要依靠人类,人类又需要AI帮自己工作,假如AI能实现自我更迭,形成自我进化的闭环,那么人类又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先按下不表,因为AI可讲的太多了,我统一放在第三章讲。
那让我们进入正题,为什么人类必须死?,因为新物种将取代旧物种,成为这个地球的主人,而旧物种将被淘汰,通俗的讲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旧物种不必多说,必然是人类,那么我们从新物种的可能性出发,新物种有很多种,我且把他分为三类。
1.智能AI。
2.改造人体机能的新人类。
3.自然选择下的下一代。
第一类,我单独做一章讲。
第二类,通过改造人体机能产生新人类。一般前沿科技都新兴于军队。
纵观历史,哪个王朝的君主不想拥有一只强悍的部队,以实现自己的帝王霸业,甚至在野史上还有“死士”的传言,虽然这些都是因为冷兵器时代的特性决定那是以人为主体的战争,但如今人在军队里的作用仍无可替代,没有哪个国家敢说自己的国家不需要士兵来守卫。
让士兵更强是军队训练士兵的目的,技术可以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但力量只能一次次体能训练中增强肌肉,而且这也是有极限的,于是单兵作战服孕育而生,像一个机甲一样的单兵作战服被士兵穿在身上,依靠着它们的支撑,士兵可以以一打十,如钢铁侠,这只是物理手段的改造。
像美国队长,冬兵这样的生物改造也是一种,在大脑里植入芯片,让自己变得更聪明。当然,这些改造都是只存在于极少数个体的微型改造,只会造就区别于人类的超人,而不能把人类从旧物种改造成新物种。
当然,还有一种,生物改造,也就是基因改造,把坏的基因用好的基因替换掉,似乎是一劳永逸的做法,自然不也是一直在淘汰劣质基因么?
此类似乎已成为现实,我再赘述也毫无意义,而且还容易被打上“民科”的标签。我就从科幻角度,说说怎么“杞人忧天”吧。
如果说基因决定的性状,那么科学家们能看到的只是冰山里的一角,谁也不能保证水面以下的冰山藏着什么不得了的东西,也就是常说的副作用。
而且假如性状能改造,一些岗位的招聘启事上就可以打出“只招拥有某某基因的人”,因为这些人力大无穷,适合此工作。
于是在孩子出生前。
医生问父母,“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商业精英。”
“这组基因有点贵。”
“钱不是问题。”
“好。”
第三类,自然选择的下一代,这比基因改造有什么好处呢?基因改造是为了适应人类社会,而自然选择则是为了适应自然,人类社会再辉煌,还是存在于自然中的集合体,所以自然选择产生的下一代应该是地球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然,这个下一代是广义的,是指人类文明之后的另一个文明,就像前文所说的,假如基因改造了新人类,那么他们产生的文明也不在属于人类文明了,而是区别于人类文明的神人文明,因为人类文明畅想的长生不老他们已经实现,于是他们的艺术里不再有疾病,死亡这类词汇,取而代之的是对永恒的追索。
当然,我们已经否定了这类文明存在的价值,那么自然会选出怎样的文明呢?
从资源出发,文明赖以发展的基石,首先是资源,这是个体生存的必需品,地球的资源已日渐枯竭,这时候使用资源少的生物变得有利了,如蚂蚁,诸君先别笑,听我慢慢道来。
那么蚂蚁是如何产生文明的呢?
有一天,一个工蚁像往常一样搬着比自己重几倍的食物,准备进蚁窝的时候,它突然脑中有一个电信号流过,“抬头”,它把头抬起来,看着满天的“蚁卵”,它小小的脑袋里感觉受到了无数股电信号刺激,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比找到超大的食物还让蚁兴奋,于是它和身边的工蚁一直重复“抬头”这个电信号,直到整个蚁族都抬头,它们都看见了那一片“蚁卵”,甚至有一对出发,沿着树往上爬,想摘下这片“蚁卵”。
蚁族里有一个工蚁想,假如每个工蚁都去报一个“蚁卵”,要多少工蚁去。可它只能数到六,因为它只有六只脚,于是它在蚁群里重复着“数”这个电信号,每个工蚁都数着自己的六,但这样就有很多蚁重复了,怎么办呢?
突然又有一个工蚁想到了,把“蚁卵”画下来,画在树叶上,每画完六个点,就让一只工蚁待在准备出发的队伍里,为了让画家不重复,每个“蚁卵”之间的距离必须严格要求。
白天工蚁们去采集食物,晚上来数“蚁卵”,数了的工蚁死前会找来小蚂蚁,让它继承自己的数字。
直到画家经过了几百代,数学家也经过了几百代,树叶被用完,工蚁也用完了,但麻烦的事又出现了,有多少工蚁呢?
画家又把兵蚁叫来,每六个工蚁跟一只兵蚁,可是最后有一只兵蚁只有两个工蚁,画家只能放弃这两个工蚁的“蚁卵”,为了数兵蚁,又让一个工蚁带走六个兵蚁,如此循环,经过了一个半工蚁次,最终只有两只兵蚁站在了数学家面前,数学家在树叶上重重的写下,天上的“蚁卵”有两个兵蚁的一个加四条腿工蚁,工蚁的数量有两个兵蚁的一个加三条腿工蚁,数学家把这个数据报告给了蚁后,并希望它一直记住,这是它子民的数量。
……
于是蚁族学会了用六进制计数。在此指出,自然界中工蚁的数量不止兵蚁的六倍,这里是为了方便故事发展。
所以你还在质疑蚂蚁不能发展出文明吗?
如果看过第一章黑暗森林法则到底适不适合宇宙的朋友,一定对我在最后挖的一个坑有印象,解释技术爆炸能否拉进文明之间的距离的时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宏观历史上,技术爆炸是不存在的。”,这句话怎样解释?我现在来填这个坑,事实上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积累原始经验,也就是一个量变的过程,真正到质变也就是这几十年,科技高速发展,我们称之为技术爆炸,大量的高科技产品问世,是否意味着人类文明离星际文明不远了呢?其实不然,人类走出太阳系都要那么久,更别说去探索浩瀚无垠,一来是人类寿命限制,二来是地球资源不足以支撑人类的星辰大海,这些都不是技术爆炸能突然跃进产生的技术,人类文明的道路还长着呢,我这个解释有点含糊其辞,个中滋味还是请读者自行品味吧,也许以后的文章会有所涉及。
为什么我这篇文章命名为“人类必须死”呢?因为我觉得,下一代文明大概率不会是人类,因为人类的缺点实在太多了。
借用查理·芒格说的一句话,“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宏观潮流无法改变,那就在微观里做好自己吧。
还有那些说我民科的,您可得了吧,我这是说科幻,不是科普,你爱看不看,但别想用
一个简单的词汇代替我精心构思的故事。
下一章人工智能AI,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