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开始记录生活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到自己在时间面前的渺小。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还感觉不到这一点,那时最多的感觉就是:
时间过的好快啊,转眼间我就上大一了...
时间过的这么快,转眼间我就大二当学长了...
时间过的真tm的快,大学啥都没学好,是不是要考几个证为找工作准备一下,还是去考研...
时间过的...卧槽,还没准备好,我就毕业了。
大学毕业后开始断断续续的写字,一开始信心满满写公众号,很励志的那种,号称一周最少一篇。一周一篇确实没少,但没敢写公众号上,因为毕业之后进入社会,真实世界里找不到同类,虚拟的互联网又无处不暗示,隐藏着对比,自己的虚荣心,名利心总是让自己心急火燎。
那时我还在得到上买了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着急发财嘛,看了名字和前几篇文章就买了。
有人说它是二手鸡汤,但对我来说二手的鸡汤也挺好啊,因为我最早开始喝鸡汤,最喜欢喝鸡汤的时候是初中吧,那时没有手机,鸡汤来自于班主任的班会分享,来自于青年文摘,读者。这些碎片化不知道是几手的鸡汤对当时的我激励作用巨大,但是有点像是抗生素,前期用的多了,后期就没感觉了。
这把二手鸡汤功效还是很不错的,它让我从一个消极悲观失落的sb愤青转变成一个正常的社会青年,虽然我没有财富自由,但毕业不到一年,让我靠自己的努力存了一万多块钱,这是我人生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挣着么多钱,正是这一万块钱让我有机会从新选择一下教育培训行业里的另一个角色——教师。
也就是在读这个专栏的时候,自己开始写一些文字,那时感觉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写东写西,后来就是随大流呗,别人分享怎么写,写什么,自己就写什么!或者就是挖掘记忆,再或者就是粗暴抒情,甚至有些变成了日志,碎碎念;甚至有个别篇就是寥寥数字纯粹应付。
慢慢的自己开始喜欢上这种感觉,一个人,一台电脑,一盏灯忘却其他事,放空大脑,指尖在键盘上敲击,思路变慢变得清晰,很多心结也就在这个时刻解开了。
现在除了一周一篇的杂文(真的是杂文,真够杂的)我开始记手账。没有精描细绘,甚至哪件事具体具体什么时间做的,做了多久都没记,就是记录今天我都做了什么,然后每周有每周的任务目标,计划以后加上月目标。
我才发现,有些小事,一周时间了自己感觉很好完成却都还没完成,自己的时间总是被撕裂,被填满,活的些许被动。
完美主义的我又是不准备好又不敢开始的人,这也是我干活磨叽的最大原因之一。
很多事,准备着准备着就忘了,准备着准备着就断了...
此时,一支笔,一个小本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总是善变的,记下来看看过去自己是怎么想的,才能不忘初心抑或知道自己的初心是因为什么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