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成年人来说,和陌生人讲话的好处不亚于见一次心理医生。
有时候,是陌生人而不是亲人朋友会给我们带来快乐,使我们的日子更好过。那天我去复兴中路的“上交音乐厅”听勃拉姆斯钢琴三重奏,邻座是一位“大一”的学生,MISA(上海夏季音乐节)的志愿者,我们聊起古典音乐作曲家,也谈到各人喜爱的音乐,那个音乐会之夜顿时充满了更多的乐趣。
和陌生人交谈时,人们会感到无拘无束,谈话反而有一种亲切感,因为我们知道这个人我们不会再见到了。同样的道理,如果碰到对方不友善也不会使我们尴尬,因为是陌生人,他(她)为什么一定要友善呢?
但是,许多人对与陌生人交谈有顾虑,他们不知道如何构筑谈话——怎样开始,如何保持谈话持续,以及如何结束交谈。有人会担心自己会情不自禁地泄露个人信息,也有人担心自己话盒子打开就收不住,自己讲话太多以及对方可能不感兴趣等等。
这些顾虑大都是不必要的。英国有一位专门从事研究和陌生人沟通的专家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她要参加者每天至少和一个陌生人交谈,连续五天都这样做——结果是99%的人反馈说至少对有一次谈话感到极为高兴,82%的人表示他们向某人学到了东西,有43%的人称和对方互换了联系方式,40%的人已经和某陌生人再次联系过——后两种情况说明他们有可能和对方交上了朋友。
热衷于和陌生人沟通有其十分古老的原因,远古时的人为了生存,必须要和自己家族以外的人建立关系,抗御自然界的灾祸,所以,和其他部落的社交技巧、沟通技能其实是与人类自身的进化密不可分的。
上海人有一种称谓叫“面熟陌生”,所指的人是曾经见过面的,不是百分之一百的陌生人——比如说斜对面“星巴克”里准备咖啡的伙计,植树节一块儿义务种树的邻居,去街道医院看病经常碰见的大婶,办公大楼乘电梯时邂逅的楼上公司的前台小姐等。有多项研究证实:经常和这些“面熟陌生”的人沟通、交谈,对自身的健康也是大有裨益的,这又是为什么呢?
专家们认为和“面熟陌生”的人交谈比起和亲朋好友沟通在认知上要求要高,你不能够像对亲朋一样用不带动词的省略句,或者是用肢体语言,而是要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述自己,这就锻炼了大脑的功能。
另外,和陌生人讲话的好处还在于讲的人有一种“驾驭感”,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讲,何时讲,讲多少;而且,你向对方展示的是你“能干”、“强势”的一面,而你感到孤独,你可能有的脆弱,你实际存在的不安全感等都不会暴露出来。所以,如果你感到孤独,你在公交车上和一位陌生人有一个很好的聊天,你顿时会觉得你是这个城市的一分子了;如果你在排长队时和前面后面的人聊聊,一定会觉得排队也不见得是那么令人不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