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男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他身边的是一位年轻的女作家。
她衣着简朴,话不多,态度谦虚,并不高谈阔论。男作家不知道她是谁,从她的反应觉得肯定是个不入流的作者,不然为什么这么低调。瞬间,他有了居高临下的自豪感,开口问:“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吗?能否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得意地接着说:“你也写小说?那我们是同行。我已经出版了339 篇小说,请问你出版了多少?”
“我只写了一个。”
男作家有点瞧不上地问:“哦,你只写了一部,那能告诉我这个小说叫什么名字吗?”
女作家平静地说:“这部小说叫《飘》。”
高谈阔论的男作家马上闭了嘴。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
她一生只写了一部小说, 就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飘》。这本书原名叫《明天是个新日子》,临出版时米切尔把书名改成了《飘》,也就是“随风而逝”——这是英国诗人道森的长诗《辛拉娜》中的一句。
小说于1936年上架,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 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 万册,第一年卖出200 万册。随后,这本书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
《飘》问世的当年,好莱坞就以当时的天价5 万美元购得了《飘》的电影改编权,1939年上映。仅仅在20世纪70 年代末,小说已被翻译成27 种文字,在全世界销量超过2000万册。在已负盛名的时候,米切尔依旧对狂妄的男作家说:“我只写过一部小说。”就像当年她接受采访时表示的:《飘》的文字欠美丽,思想欠伟大,我不过是位业余写作爱好者。
她婉拒各种邀请,一直與丈夫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直到1949年8 月11 日,和丈夫牵手出门看电影遭遇车祸,五天后逝世。真正的优秀,并不是锋芒毕露,不留余地的刺眼。
这是李筱懿新书《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的一小节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确实是这样,越是优秀的人,就会越低调,真正的优秀,其实并不“刺眼”。很多时候,优秀是一种习惯,在百花盛开的那一刻,她只是静静地绽放在枝头,悄悄地芳香。
很多时候,优秀并不需要大声对别人说出来,因为越是优秀的人,越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
相反,自以为很优秀的人,会不断向其他人证明自己,因为她内心的不自信,因为她内心的不从容,因为她想告诉别人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当然,包括我自己也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去拜访亲戚。当亲戚询问我最近的状况时,我很自信并且沾沾自喜地告诉她,我最近很努力,利用业余时间写了很多文章,也在报刊和新媒体平台发表了很多作品。她当时夸我很棒,更关键的是,当时的我也认为自己很厉害。
回家后,当老师的二姐对我说:“你不要去到哪里都告诉别人,说自己很能写,真正优秀的人,并不是这样的,他们懂得“润物细无声”,他们懂得低调处事,他们懂得更加努力去突破自己。我在学校一直是优秀老师,也教了很多的优秀学生,但是做我们老师这一行的人就特别低调。我从来不会到外面说自己很厉害,因为厉害的人见识多、学识广,她内心是从容的,更是淡定的。但是大家都知道她很厉害,也知道她很优秀啊!”
当时听她说完,我义正言辞地反驳了她:“优秀难道不是要说出来的吗?不然,在这样一个竞争如此大的社会,你不推销自己,别人怎么可能知道你的存在?”
当时的她无奈地摇了摇头,就没说话了。
在我对自己开始有了满足后,我开始停滞不前,也很难突破自己的时候,我读到了筱懿姐姐以上的文章,突然就意识到以前的自己,错的有多么离谱。
我决定要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我回归归零心态,我开始重新出发,因为我真的很希望可以突破以前的自己。
我静下心来,阅读了很多的好文章和更多的书籍,我尝试让自己的脚步慢了下来,欣赏身边更多的美景。
我变得不浮躁,我开始懂得慢慢地欣赏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慢慢地把以前的不良习惯改掉。
因为我终于明白:真正的优秀,并不“刺眼”。希望未来的自己,在你的心中是优秀的,也希望自己能变成真正优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