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徒步独行
对于宠妈一词,我有几分疑惑。在中国的大地上,只有宠儿宠女,宠妈略显生涩。
如果还要把宠妈加上艺术二字的,并且冠名新中式,我冥思苦想了好长时间。
风吹过我的脸,四十岁的我,六十三岁的母亲,几十年来的故事历历在心。风沙吹进我的眼,顿时,眼角湿润。
妈,或许这一生都不能好好的宠爱你,我的行动竟变得如此延迟,就让这沾满泪水的文字先行吧!
宠妈一
对母亲不完美的原谅、理解与宽容
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未读过书。
但母亲是一个对家庭与孩子呵护爱护至极的女人。这种呵护与爱护,甚至可以解读到不顾一切、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与父亲为了供养我们兄妹三人,能健康的长大与完成九年的义务教育,就已经是拼尽一生。他们成家开始立业的时候,只有两间破烂的土坯房、一张床与一张桌子,和二十斤大米。然后,他们日出而耕、日落而息,靠着无休无止的劳动换取来微薄的收入,维持着一家的成长。
在我最初懂事时,对母亲与父亲最大的态度就是,瞧不起他们甚至恨他们。
我恨他们的无知与无能。他们没有文化,甚至曾被我解读为没有素质。他们可以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和邻居争吵不休,或要大动干戈。他们和稍微上层或高端的群体没有半点共同的语言与行动。他们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也不能捞到一桶金,依然过着一穷二白的日子。
所以,年少轻狂的我是这样的。对母亲的做法第一不予认同,第二跟他们耍脾气甚至对他们大吼大叫。
在镇上读中学时,母亲走了十几公里的山路,跑到学校看我,并揣给我几个烧饼。我生怕同学们看到,有这样一个俗气的农村妈妈,在学校的一个角落,训斥母亲不要再来看我啦。
不能体会母亲的苦心,不能站在母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理解原谅宽容母亲的不完美,是这一代人最大的悲哀。
我记得去年的朋友圈里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女孩赌气离家出走,在饥寒交迫之时遇到一位好心人给她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她感激涕零。好心人问她,我只是给你一碗面,你就如此感激。为什么那个给你盛上千百碗面的父母,你却心怀憎恨呢?
周星驰坦言多年前,把鸡腿弄脏,是为了让母亲吃上最爱吃的鸡腿。而那个始终把干净鸡腿留给你,只愿吃脏鸡腿的人,就是你的母亲!
宠妈二
让母亲看到我的坚强与自信,看到我的拼搏与奋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个中国父母的心愿。
但不是每一个子女都能成龙成凤的。所以,母亲更愿意看到的是你的成长。
几年前,我的人生陷入一个困境。是母亲,在背后一次次的鼓励我。
记得早年母亲在收拾我衣物的时候,总会说,那些质料好的衣物不能扔,说不定哪天落魄了,还能派得上用场。人生很长,一定会有起落的。
我原以为母亲只是一个虚荣的女人,对着我的飞黄腾达,对着我人生不菲的成绩单永远沾沾自喜。
但我错了,母亲更是历经岁月沉淀的智者。在我人生事业一败涂地的时候,母亲鼓励着我,支持着我,并坚信我能够走出人生的绝境。
我终于发现,母亲并不在乎我的得失成败,她更在乎我的成长,在乎我是否练就一双翱翔天空的坚实羽翼?
而我的坚强与自信,我的拼搏与奋进,便成了宠爱母亲的第二次献礼。
宠妈三
妈,让我再多陪伴你一程,不,是几程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一句戳痛无数人心扉的语言。
而今,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
母亲老了。头上的白发又增添了许多,腿脚也变得不方便起来,由于血压一直居高,经常会头昏目眩。
在农村的日子,母亲依然每日上山割草喂猪,并捡拾柴火,燃烧着家中那一口老灶。门口那块自留地,也种满了各色的蔬菜。母亲在,家就在。
每逢周末,在外的我就会带着儿子一起,回到家里,与母亲和父亲团聚在一起。
我知道,那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光!白天,我会带上儿子与母亲一起,在那个母亲割草的田园转转,到那个母亲捡柴的山头溜达。晚上,我会与母亲和父亲促膝长谈到很晚,聊聊家常、聊聊人生。
我知道,那也是母亲最开心的时候。顽皮的儿子会在家里闹腾得不可开交,母亲总说这样热闹好。母亲也急忙杀了散养多时的野鸭子,并蒸上我们最爱吃的米粿,一家人,其乐融融。
临走的时候,我的车上总是装满了母亲亲手种植的各色蔬菜和家里的土鸡蛋,我很乐意,母亲也很自豪。
每隔三天,我都会与母亲通一次电话,也让身旁的儿子在电话里大声的叫声奶奶。我不知道,这样的温馨还能持续多久?
妈,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就天天住在一起,让我们陪你慢慢变老!在你口渴的时候,让我为你端上一杯热水;在你头昏或腿疼的时候,让我为你轻轻按摩;在你无聊快要打瞌睡的时候,让孙子们为你唱一支歌跳一曲舞。
妈,让我再多陪你一程,不,是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