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写《窗边的小豆豆》,第一次,从父母的角度,讨论了理解孩子,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步。这次,从老师的角度,来看看巴学园里小林老师的教育方式。
虽然自己不是老师,虽然自己没有从事教育行业,但是,教育的问题,也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小林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里,汲取一些好的适合家庭教育的方式。
1、自然教育
什么是自然教育,问了下度娘: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这个定义,用简单的话来说,让孩子以自然为师,而我们人,只是一个孩子和自然之间的媒介,剩下的,就要靠自然的带动,去充分挖掘孩子们的潜力与创造力。
以前,对此并没有太关注,只是看了《窗边的小豆豆》,看到小林老师的教育方式,确实挺让人震撼。
教室——不拘泥于常规的房子,而是用电车改造。这也充分符合孩子们的天性,认为上课就像是坐电车,是一件极好玩的事情。
课堂——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不是以老师灌输为主,孩子们听课为辅,而是以孩子们自主学习为主,老师辅导为辅。每天第一节课,老师把一天所有要学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大家从自己喜欢的那门开始。大家很开心,对于不喜欢的,放学之前完成即可。遇到不懂的,老师随时辅导。座位也不固定,大家随意。大家都很自觉,没有人精力不集中。
散步——真正的自然课堂。每天如果大家学习任务完成的早,剩下的时间就可以一起出去散步。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大家的所看,所问,就成为第二课堂。可以了解植物的知识,小动物的知识,一边看蝴蝶,一边听老师讲蝴蝶是怎么变的这么漂亮的。各种知识,全都在散步中获取,在玩耍中就明白了很多问题。
而这些,都很好地保护了孩子们的兴趣,在快乐中学习,在兴趣中玩耍,在自由中探索,在想象中去完成自己的学习。
确实,让学习知识不再是一种痛苦,而是有趣的,开心的,美好的。
2、因材施教
每天大家根据不同的兴趣去开始一天的学习,这样,老师很容易掌握每个人的兴趣所在,也很容易了解到每个学生的个性,感兴趣的方式,对问题的思考方法,等等,在此基础上的因材施教,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而另一个因材施教的重点,是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让他们形成一个健康的心理人格。这在一定程度上比之有用的文化知识更重要。
比如中午吃饭,小林老师为了不让大家形成攀比心理,所以,给饭起了个名字,叫“海的味道,山的味道”,还让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学会了哪些菜是海里的,哪些是山里的,如果谁缺一样,学校会悄悄地给他们加进去。这样,大家就觉得吃饭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不会因为谁带的饭好,谁带的饭差而遭到嘲笑或者不平等。
学校里,还有几个身体有缺陷的孩子。为了让他们摆脱身体缺陷的心理阴影,为了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小林校长也想尽了办法。比如让大家裸泳,正视自己的身体,比如开运动会,专门为身体矮小的高桥君设计比赛项目,让他得到所有的第一名,只是希望他“不要忘记夺得第一名时的自信。”
点点滴滴,小林校长设计的许多教学项目,许多活动项目,都是为了结合每个孩子的不同,尽量让每个孩子都发挥出他们的强项,都能够认识到他们自己的长处,即使身体有缺陷,他们也一样能够找到比别人都好的地方。
这才是因材施教的最高境界。
没有谁会因为比别人差而自卑,谁也不会因为自己有缺陷而难堪。
小林校长可以一直听小豆豆说话4个小时,可以因为老师课堂上的一句可能伤害身体有缺陷孩子的话而大发雷霆,可以组织大家在礼堂一边画画一边学音乐,这一切,都把因材施教发挥到了极致。
而这些,对每个孩子的影响都是极为重要的,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做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都很圆满。
而小豆豆,同样的表现,在一所学校里被退学,来到这里,却很开心地完成了自己的学业,而且,在没有人叮嘱的情况下,很容易就养成了不打扰别人的习惯,而且自己学什么也很容易集中精力。
3、习惯教育
可以说,我们一生的大部分习惯都是在小时候养成的。
在这个养成习惯最佳的时期,小林校长是怎么教育大家的呢?
学习习惯——从自己喜欢的开始。跟随自己的兴趣,跟随自己的内心,不被其他人打扰,专注力强。所以,通过用心地培养,孩子们即使在非常嘈杂的环境里,也能够全神贯注地去开展自己的学习,丝毫不会被别人打扰。
所以,他们的课堂是自由的,可能有人讨论,也可能有人做实验,也可能有人读书,也可能有人安静地写字。
不过,他们练就了一个不被人打扰的能力,培养了非常专注的习惯。
读书习惯——小林校长建了他们的图书室,而对于读书,小林校长的一段话,深深影响了每一个人“这里摆的书,谁都可以读,读哪一本都行。不要说'几年级的学生该读哪些'这样的话。只要喜欢,什么时间来图书室都可以。如果有想借的书,也可以带回家读,读完之后,再把书还回来。如果你家里有什么好书,希望大家都读一读的话,老师非常欢迎你哪来给同学们看。总之,请你们多多读书。”
想读什么书都行,什么时间来读书都可以。
原来,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就是这么简单。你能做到吗?
生活习惯——把东西都归位,这种要求不高,却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小林校长带大家一起在礼堂的地板上画画,小林校长弹钢琴,孩子们在地上画音符,一边学音乐,一边满足了孩子们喜欢随意画画的乐趣,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画多大都可以,可是有一个要求,画完之后,课堂结束,大家要把礼堂恢复成原来的样子。
所以,大家很辛苦的把地板清理干净。从此以后,除了这个课堂,其他时间,谁也没有在别的地方乱涂乱画的习惯。
看着小林校长的教育方式,深深地佩服他的教育理念,理解孩子,懂孩子,尊重孩子,时时刻刻地为孩子考虑。
可是,虽然在那个年代的日本,他这样的学校非常小众,他这样的方式非常特别,也还有许多地方并不能被主流教育所认同。不过,经过这么多年,我们再去看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却又有太多太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有时候,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好的老师,好的父母的一些教育方式,都会对我们的一生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只愿我们能够汲取其中的精华,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遵从他们的内心,发挥自然引导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成长,在自信中成长,在正确地认识自己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