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课堂上老师给放了第二集,让我们学习。课后,去网上搜索出其它集,准备慢慢看完,虽然才更新了三集,慢慢追下去,也是一场学习吧!
《深度报道》的第一集张志安讲的是“深度报道的内涵和追求”
一、深度报道的层次和逻辑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
1、动态消息:对主题新闻事实的直接报道
2、调查性报道:报道设计主题新闻事实背后更为深层的原因和实质。
3、解释性报道:以调查报道为基础,做出的解释性报道。
二、深度报道的内涵
1、关于深度报道,业界一般有三种观点。
观点一: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文体。是跟消息、特写不一样的文体。
《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将深度报道和解释性报道、预见性报道等文体划为一类:在我国,深度报道也称为全息报道、全方位报道、解释报道、大特写、社会纪实等。
观点二: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形式。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势。
《新闻学大辞典》: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
观点三:深度报道是一种报道旨趣。
詹姆士·波普认为:肤浅的不深刻的新闻根本就不是新闻。
陈作平:即便是一条消息,只要它立意高远,对问题反映深刻,也可以被看做是深度报道。
张志安认为,对“深度报道”的定义理解不重要,不管你赞成哪种观点,只要你能把握住新闻的基本特点和价值追求就一定可以做出深刻的深度报道。
2、美国哈钦斯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新闻界》
深度报道:围绕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把新闻事件呈现在一种可以表现真正意义的脉络中。
所以深度报道的涵义是:一种力图通过报道新闻事件与社会的关联性,揭示新闻背后更深层次意义的报道形式。
三、深度报道的追求:揭示真相
深度报道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呈现事实与事实的关系,其旨趣要超越事实、揭示真相。
李普曼《舆论学》:新闻的功能在于告知大众事件的发生,陈诉时间呈现在外的一些事实,真相的作用则是在于揭露事件背后隐藏的事实,并将这些隐藏的事实连贯起来,呈现出现实的真正面貌,使人们可以知所反应。
深度报道的“时空搅拌机”是张志安老师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深度报道路径。
在时间纬度上:不仅注重今天,还要注意昨天和明天。
在空间纬度上:从点到面,从部分到整体。
深度报道属于社会调查的范畴。
借鉴:
社会学想象力(时空思维)
社会构建主义方法论(注重行动者的能动性)
深度报道和社会学区别:
深度报道注重:
重视反常(题材选择)
兼顾热点(时机选择)
多讲故事(文本特点)
社会调查重视寻常,不求时效,少讲故事。
不管是深度报道还是社会调查都要对现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完成。
四、深度报道的独立文本:
1、调查性报道:
题材:关乎公共利益时间,主要指向政府。
方式:主动参与报道,个人调查为主。
内容:偏向负面新闻。
侧重:“是什么(What)”。
注:中国特殊国情,我国的调查性报道与美国调查性报道明显差异。在中国,调查性报道主要在于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呈现。
2、解释性报道:
美国卡尔·林兹特诺姆:在报道新闻事件中补充新的事实(历史性的、环境性的、简历性的、数据性的、反映性的事实),使事件更明白易懂。
题材相对复杂;思想比较明确;运用较多的新闻背景。
侧重:“为什么(Why)”
3、预测性报道:
对事物前景进行科学分析,然后做出远景预测。
侧重:“怎么样(How)”
个人感悟:
1、深度报道需要作者投入更多情感和精力。
2、深度报道需要记者有更宽泛的知识基础,包括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
3、一个好的深度报道记者一定是个优秀的社会学人才。
4、培养新闻素养的同时不要忘了其它人文学科知识的积累,记者是跨学科的,新闻只是抵达真相的一个工具,运用这个工具首先要有广泛的知识底蕴。
20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