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将其列为“六个坚持”之一,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聆听人民心声,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广大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
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本质要求,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突出强调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集中体现,深刻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重大命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等,同“坚持人民至上”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理论的理论逻辑,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历史逻辑,总结凝练中国共产党百年为民实践的实践逻辑,为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奋斗。在幼有所育、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七十八点二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万六千五百元增加到三万五千一百元。城镇新增就业年均一千三百万人以上。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百分之九十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实践不断证明,一路走来,我们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面向未来,我们仍然要依靠人民创造新的历史伟业。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