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双十一又来了,你做好买买买的准备了吗?
比起往年的双十一,2020年的双十一早早就开始刷屏,“双十一必买清单”、“双十一正式预告”,各路电商、各种货物、抖音和快手直播窗口纷纷早早开始宣传和预热,就连线下超市、各大商场也都开始蹭热度、抢营业额,双十一,你准备好了吗?
双十一最早是2009年为了满足迅速引流聚客的需求应运而生的一种营销方案,十年时间,双十一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张,全网销售额从2009年的0.5亿已经飙升到2019年的4101亿元,并且还将以每年20%----30%的速度继续增长,2019年由双十一产生的物流订单已经达到12.92亿单,其中天猫成交额65.5%,2019年销售TOP5的行业分别是手机数码、家用电器、个护美妆、电脑办公和家居家纺,而一年之中,除了双十一,还有元旦、春节、五一、618、国庆、甚至双十二,为刺激人们疯狂购物的手段和营销策略越来越多,似乎购物变成了一种放松、庆祝、发泄、过节的百变法宝,而人们似乎也乐此不疲、津津有味。
但是,回想2020年初,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曾经不是举步维艰,大喊“节制消费、攒钱万岁”吗?在举国封城、户户宅家的一个多月里,不工作没工资的一大群人里是否有你?比起生命的考验,生存是否给你带来了焦虑?朋友小李,三线城市,一家三口租房生活,每月工资3500,丈夫打零工所以工资不固定,父母均在农村老家,女儿5岁,没有存款,因两年前婆婆手术至今负债8万,疫情期间,大多数人都居家隔离,她却申请了正常上班、主动加班,她在一家快餐店工作,疫情期间公司通过各方协商只停店半天用来做消杀工作,之后每天正常营业,最紧张的一段时间不提供堂食服务,外卖订单突然疯狂增长,她每天工作非但没有轻松反而更忙更累,而和她一样没有休息的都是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比起病毒感染,他们更焦虑和不安的是房贷、车贷、孩子学费、老人医药费,小李害怕传染,把女儿和丈夫支回老家,自己一个人每天闷头工作,下班洗手、消毒、换衣服,每天一进家门冲进卫生间从头到脚洗两遍才安心,朋友都打趣她也是抗疫积极分子,最累的时候她给我打电话哭诉,“前前后后将近一个月没休息,又累又怕,人活着为什么这么辛苦?”网上曾有人问到“疫情不工作了,你的存款够维持多久?”,下面评论五花八门,大多数人都坦言平时大手大脚月光惯了,没有任何抗风险能力。你还记得你那时的“好好工作、努力攒钱”的决心吗?
曾有人曝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如果不是有幸生在中国,如果不是国家做后盾免费治疗,有多少人有能力承担高额的医药费?
前段时间,武汉大学教授曹亚雄,52岁,因患肺癌,3年时间,治病花费40万,已经倾尽所有,为了活下去,只好在网上求助,希望募得30万救命钱,“人生真的很脆弱,一场疾病意外就能将一个人的尊严毁灭,不到万不得已,我也不会恳求大家的帮助!”,曾经的风度翩翩,儒雅博学,那一刻都成为过往,实在让人唏嘘,这条新闻下方点赞最高的评论是“教授生这病也要众筹,更别说普通人了”,很简单一句话,但又直击现实。网上曾有亲身经历者曝出进入重症监护室病房每天花费最少2万,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突发疾病,越来越多前一秒还健康的人突然一下倒下久病不起,12岁小男孩患肺癌、24岁大学生猝死、54岁女子被查出鼻咽癌,似乎每一个年龄段都有随时倒下的危险,被大病袭击就必定是一场灾难,你的承受能力有多少?
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真实揭露了政府、公司、营销经理是如何一层层地对人类的消费意识进行剖析、又是如何一步步激发人类的消费欲望,形成现在这样物欲横流的社会和经济形势的。大概,你做梦也不会想到电灯曾制造的时候就被限制使用寿命只能有3500小时,之后为了公司的利润又缩减成1000小时的吧?也许,你并不会知道你现在所使用的打印机在安装的时候就自带一个计数器,规定打印10000张纸后就会自动停止工作,等待着你更换墨盒或者灌墨,但只要将计数器归零以后其实还可以继续使用,而这些小动作的背后只是为了增加营收和利润。我们身边多少东西都隐藏着自我淘汰机制?也许所有的都存在,也许大多数都存在,而这种故意制成易耗品的现象其实早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了,从手机行业领导者苹果公司,到汽车行业通用公司,再到家具家纺行业的宜家公司,他们都在一方面冠冕堂皇宣传自己的目标是制作耐用、实用的产品,高喊环保口号,另一方面又在默默生产着易耗品,通过各种大同小异更新换代的产品和天花乱坠的广告刺激人们买买买。为了制造利润、装满各自的腰包,各大公司也纷纷聘请心理学家专门研究人们的消费意识,利用消费者的焦虑、恐惧“制造疾病”,再宣传他们神奇的解药,通过促使人们成功接受“口臭”这种疾病,宣传李施德林,一家漱口水公司创下几百万的利润,而他们自己也坦言,其实根本不存在这种疾病,也并不会对人们的身体有任何影响。你也不会相信超市里比正常饮料贵很多的所谓“健康水”或者“功能型饮料”的基本成分和普通饮料的成分都大体相同,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但人们却愿意花更贵的价钱去购买,利用类似的营销手段而获利的公司层出不群,各种保健药、保健品也都正式利用人们这样的恐惧、焦虑心理大做文章。更让人惊讶的是《变形金刚》其实只是设计者用来宣传各种玩具的一个“宣传广告”,目的也是为了激发消费者对玩具以及其衍生品的购买欲望,以此增加利润。为了消除人们对于自己消费能力的担忧,手机支付、信用卡、花呗、网贷应用而生,没有了支付现金的“心痛感”,人们开始乐于冲动消费、提前预支、过度透支,事物总是有利有弊的,我们在充分享受着消费乐趣、支付方便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自己的自制力,放肆着自己的消费享乐的能力。在这个人人都劝你买买的时代,似乎人们已经忘记了我们勤俭节约淳朴的传统文化,也少有人教你如何存钱、怎么提高自己的抗风险能力和建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曾经物质匮乏时,总有人节衣缩食、勤俭节约做我们的榜样,也总有人引导我们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可现在更多的变成了消费、欲望、享受,物欲横流的当下我们的确有权利也有条件去享受各种奢华和便利,但有限的生命是否更应该节制消费、理性消费,将你所创造的金钱价值用在更值得的事情上?英国诗人塞廖尔·约翰逊说,既花钱又存钱的人,是最满足的人,因为他享受了两者的乐趣。愿你我不沦为消费欲望的奴隶,做理性和节制消费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