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端午节前后,儿时的我总和伙伴们到山上摘杨梅,每当杨梅红透的时候,山峦的颜色都变成了深红,无法分辨是树叶还是杨梅果实。看着那种酸溜溜的感觉,总会像杂草般从思维的山岗上奔涌而出,闯过高山峡谷,跨越丛林荆棘,淹没了我情感的家园,冲破了记忆的闸门!
十多岁的时候,那贵州赫章县雄川大山上生长的杨梅树下,都会留下我们调皮的身影。那时,我会和村里的几个年龄相仿的伙伴,到离家大约五公里左右的山上采摘杨梅。那座生长着杨梅树的山也不是什么大山,而是山下的一个小丘陵,名叫烂泥沟。平时到那里砍柴、捡松毛、菌子等活动,我们都去,所以非常熟悉哪里的地理环境。
沿着我们家背后的326国道一直走,大约一个小时的路程,就快到烂泥沟了。但是烂泥沟距离国道还有两公里左右的泥泞山路。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东拉西扯的。说张三家盖了新房,讲李四家新娶了媳妇,谈论高山营的地太干旱了,不知道种植什么,讨论煤窑前天晚上又闷死了一个人等等。谈论最激烈的莫过于杨梅的大小、青红程度、不知道摘不摘得到、摘到以后泡酒还是直接吃等话题;也在争论它会红成什么样子,是青里透红,还是红得发紫等等。带着这些未知数,我们口水都差不多快淌出来了。但是这条路偏偏是不争气的,天干的时候还可以,只是有些灰尘,还有马车可以通往山上的村寨里。但是下雨的时候就不同了,阴雨连绵的,天空看不到两百米,路上全是牛羊等牲畜的胶印,脚印里全是浑浊的泥水,根本无法下脚,即便有下脚的地方,泥土也会把鞋子淹没,连鞋带都看不见。这个时候,只好试探着踩到泥水里露出的鹅卵石上,但是还是不能顺利地踏实地踩在石头上,有时只能抓住路边的草木和小树,才能慢慢走过这条烂路,走得慢的时候,这条路差不多走了30分钟才到达。
终于到了杨梅树生长的地方,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到杨梅树下,顾不上擦去脸上的汗水,就躺在杨梅树下,就像一只只猴子一样穿梭在杨梅树之间,仔细端详杨梅树的枝桠和树叶,以及它的小嫩芽,看它刚刚被雨水冲刷过的样子。光亮之中,杨梅树显得晶莹剔透,水灵纯洁,像一颗颗悬挂在王宫顶上的珍珠,那样自然,每一颗都散发出诱人的可爱。一棵棵的杨梅,被阳光照射过的,已经红得发紫,有的已经红了一半。我们急不可耐地采摘一颗杨梅,放在嘴里含着,生怕太酸而影响了吃下一颗。差不多两分钟之后,嘴里都含的口水直流了,只能开始咀嚼,但是酸水还是把牙齿浸渍得疼痛不已,一直酸到腮帮上,酸到心里,酸遍全身,酸了大山,酸了童年。有些杨梅,就和我们的年龄差不多,看上去青涩而懵懂;有些杨梅,看上去就像成熟的少妇,韵味犹存;有些杨梅好比成年男人,脸蛋红扑扑的。我们轻轻地咀嚼着杨梅的果肉,但是,每品尝一次,吃一点进去,就酸得停止了下来,不得不鼓足了勇气再继续吃下一颗。吃上三颗四颗之后,我们就把吃过的杨梅核放在草地上,排成一排,好比一个个威严的士兵等待指令,还比棵棵树苗正在发芽。我们找来石头,砸开那些核,然后仔细拨开核里的肉,这肉实际上比杨梅的肉还好吃,口感纯正,不但细腻,而且带有一丝回甜的味道。吃完之后,几个调皮鬼又躺在草地上,看细雨濛濛的苍穹,会敞开自己的胸怀,把太阳拖出来,给我们晒一晒。大家只好任凭细雨滴湿了我们的全身。休息一会儿之后,我们开始摘摘取那些已经红透了的杨梅,最后用树叶包裹起来带回家。
和我一起去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谢家院子的小魁魁,一个是我爷爷辈的小学五。当时他们两个好像都比我大几岁,非常红的那些杨梅,几乎都被他们两个抢去了,因为他们一个身强体壮,一个精于算计,我只能拿到少量非常红的杨梅。等回到家里,父亲都会说我太憨,只会捡一些倒红不青的给他吃,酸溜溜的,我也无话可说,只好默认自己比较憨厚,与世无争的秉性。
后来,我参军到了部队,再也吃不上家乡的杨梅。从部队出来之后,在社会上晃荡,跟一片脱离了杨梅树的叶子一样,总是在汪洋中漫无目的地漂浮着,更谈不上对杨梅有任何渴望之情了。再后来,听说儿时和我争夺红杨梅的小魁魁和小学五,一个因生计挖煤被闷死在煤炭洞子里,一个在采摘玉米皮的时候被雷辟死了,他们俩永远也吃不上红通通的杨梅,再也不能体验那种酸溜溜的感觉了。
现在,又是杨梅红透时,可惜家乡的杨梅树生长的那个烂泥沟,已经没有往昔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已经栽种了许多经济林木。而且,现在的我,经可以在这个杨梅熟透的季节里,在城市的每一个农贸市场里见到用杨梅树遮盖着的杨梅,什么大树杨梅,进口杨梅,甜杨梅,看上去非常漂亮和诱人。但是,买上两斤回去品尝之后,发现这些杨梅总是非常香甜,没有一点酸不溜秋的感觉,不知道是我的口味改变了,还是世间万物都随着岁月的更改而变得没有任何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