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价学区房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爆出北京一学区房,11.4平米,530万,平均一平方米46万。如此“天价”的学区房,却是在一个杂草丛生胡同里,破败不堪。
即便学区房昂贵,破旧,却依然不能减少家长们对它的热情。
学区房的“高烧”起源于“择校”政策,即最开始的“单校划片”。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提倡学生能够就近入学。本来入学划片是为了抑制择校热,没想到却催生出新的择校方式---择校而居。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教育资源又参差不齐,导致家长们使尽浑身解数也要将孩子送进名校,学区房越炒越热。
2,多校划片政策
教育部新近发布的《关于做好2016年城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择校冲动强烈的地方采取多校划片,通过随机派位方式分配热点学校招生名额。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的话说,此举是为了给学区房降温,让教育资源更趋均衡。
多校划片是针对之前的单校划片而言的,变“一对一”为“一对多”。
何为多校划片?简单的说就是,当初一个小区对应一所学校,现在一个小区对应多个学校,具体孩子上哪所学校由抽签决定。这个政策的目的在于让买到学区房的家长也无法完全保证让孩子进入名校,以抑制学区房的价格,落实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近入学。
3.真能有效?
1)会有一定作用。如今学区房的高房价有一定程度是开发商炒出来的,而多校划片一出,一部分的开发商便无法完全保证用户买了学区房就能进入名校。同时也给挤破头的家长们降降温,让他们冷静得思考一下,究竟天价学区房是不是真的值得“倾家荡产”去买。
2)不解决根本问题。学区房如此“高烧不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供需矛盾。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导致供需关系失调,各个学校之间教学质量,教学环境差异大,由此引发的房地产畸形发展。“多校划片”政策,并没有从根本减缓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只是治标不治本。
3)可能导致片区房价高涨。片区与片区之间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拿重庆举例子,沙坪坝区作为文化区,名校云集。教育资源,教育质量,教育环境都不是巴南区,北碚区等能比的,更不用说郊区县城。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依然愿意把家安在名校云集的片区,由此便会带动这些片区房价的高涨。
4)执行范围有限。请注意,政策内容并不是指所有地区同时执行,只是在竞争激烈的地区执行“多校划片”,大部分地区依然是维持“单校划片”。由于执行范围的有效,实行标准的不清晰,导致政策的影响比较有限。
5)落实需要时间。由于各个地区差异较大,政策出来以后,如何因地制宜,如何恰当选择执行政策的地区,还有待商榷。
4.教育均衡问题如何解决
1)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重点扶持教育质量低下,教育资源不足地区,提高学校教学条件和教学水平,争取办好每一所学校。
2)减缓区域之间的教学差异。将郊区学校,区县学校办好,为区县地区引入名校分校,让义务教育期间的孩子们就近入学,不用扎堆城里。
3)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推行教学联盟,实行学校区域化,让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在各个学校流动教学。推行流动课堂,让每个学校的孩子都有机会去名校听课,受最好的教育。
4)支持民办小学,中学。让民间的资源成为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5)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提高偏远地区教师待遇,鼓励优秀老师向各个方向流动。均衡各个学校教师待遇是均衡教育资源的重要前提条件。
6)让教育信息更加透明与对称。造成家长恐慌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教育信息的不对称。家长们其实并不完全了解各个学校的教学特色,优势与劣势,于是只能往被大众认可的“名校”去挤破头。在选择学校之前,公开各个学校的信息,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了解各个学校的特色和优势,提供条件让家长们能够学会理性得看待“择校”这件事,去选择最“适合”的而不是最“有名”的。
以上,仅是针对九年义务教育时期。因为是义务教育,所以有实现教育均衡的基础,更有实现教育均衡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