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详细解析了我国网民上网时长等。
此外,《报告》还从互联网基础建设、互联网应用发展、政务应用发展、产业与技术发展及互联网安全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展示了2018年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
《报告》认为,中国互联网络发展迅速,2018年出现互联网普及率接近六成、入网门槛进一步降低,线下支付习惯持续巩固、国际支付市场加速开拓等七个特点。
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个百分点。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
《报告》分析指出,一方面,“网络覆盖工程”加速实施,更多居民用得上互联网。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全国行政村通光纤比例达到96%,贫困村通宽带比例超过94%,已提前实现“宽带网络覆盖90%以上贫困村”的发展目标,更多居民用网需求得到保障;另一方面,互联网“提速降费”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更多居民用得起互联网。国内电信运营商落实相关要求,自2018年7月起,移动互联网跨省“漫游”成为历史,运营商移动流量平均单价降幅均超过55%,居民信息交流效率得到提升。
非网民人口以农村地区人群为主。我国非网民规模为5.62亿,其中城镇地区非网民占比为36.8%,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63.2%。
使用技能缺乏和文化程度限制是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不懂电脑/网络技能和文化程度限制导致非网民不上网的占比分别为54.0%和33.4%;年龄因素是导致非网民不上网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年龄太大/太小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1.2%;因为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而不上网的非网民占比为10.0%;因为无需求/不感兴趣、缺乏上网时间及无法连接互联网等原因造成非网民不上网的占比均低于10%。
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较2017年提高0.6个小时。
2018年,移动网民经常使用的各类APP中,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使用时间最长,占比为15.6%;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短视频、网络音频和网络文学类应用使用时长占比分列二到六位,依次为12.8%、8.6%、8.2%、7.9%和7.8%。
2018年,移动网民经常使用的六类APP中,即时通信类APP用户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衡,与网民作息时间关联度较高;网络直播类APP在12点、20点和23点分别出现三次使用小高峰;社交类APP用户在8点之后使用时间分布较为均衡,在22点出现较小使用峰值;网络购物类APP用户偏好在12点及晚间购物;网络新闻类APP用户阅读新闻资讯的时间分布较为规律,在12点和21点出现使用峰值;网上外卖类APP使用时段分布峰值明显,与网民用餐时间关联度很高,分别在12点及18点出现使用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