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里没点B数吗?”这句话成为了2017年,最流行的网络用语之一。该词源自于东北的方言,常常有着揣着明白装糊涂、不长脑子不长心的意思,其实就是东北老铁骂人的话,原话为“你心里没数吗”,可以理解为“你是智障吗”“你四不四傻”之类的含义。
这句话迅速蹿红后,成为了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最常用的一句话。对话场景常如下: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内心的想法是什么样的,你心里难道没点儿B数吗?”
“不好意思,我没有!我膨胀!”
“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不会”!
上面的一段对话,可能是很多人用于熟人之间,用于调侃的对话。
细思一下,我们好像是知道自己是哪一类人,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通俗讲,自己有几斤几两,心里是有数的。那现在为什么会形成一种:你不主动联系我,我也不会主动联系你的社会现象?说到底还不是因为自己深知还达不到被别人主动去爱的标准。或者别人达不到我主动去爱的标准。因为你心里但凡有数了,你便会命令自己不再去思索,不再去作出任何行动。
看过一些感情鸡汤,说最好的爱情其实是双方势均力敌。物质化一点就是:你有财,我有貌。我们好像是在做等价交换的爱情。这样在社会看来才是平衡的。其实不然,就拿日本的AV女优来讲,那些出名的好看的,为什么一定要去拍摄AV,按照我们国情来讲,那些漂亮的好看的,不应该去当明星或者网红吗?或者找一个有钱的长期饭票,毕竟这才符合我们对于一个漂亮女生所给的定义。首先日本的固化阶层是非常严重的,你在很多重要的政治会议上,是基本看不到有“寒门子弟”的存在的。有一定权势的贵族,是不会让自己的后代和寒门子弟之前有所来往,更不会有所结合的。
在日常的行为过程中,都是心里有点数过后,才会参与其中去。什么衣服是最舒服的?肯定是棉质的,但其实蚕丝的也舒服。只是棉质的衣服更耐磨,价格也实惠。什么人是最靠谱的最适合过日子,都知道是暖男、是贤惠的。可等到你结婚多年以后,你还是会想尝尝其他的味道,你明知道这种其实是最好的,可大多数人还是会出轨,说他们心里没有B数吗?肯定是有的,就是因为尝试过那种滋味过后,才会开始迷茫,作出新的选择!
毕业生去就业的时候,往往是没有自信的,常常抱着,“我才刚毕业,也没多少的工作经验、我在学校只能算一个中庸的人,即不是最差的那一个,也不是最优秀的一个,我就是个半吊子,”......当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过后,反而就觉得,又要面临跳槽的时候,我这个阶段的人去跳槽,其实公司应该是希望找一个在我这个阶段比我有更多项目经验,更优秀的人吧。心里依旧是有数的知道别人是想找什么样的人才。这家公司应该不会要我吧,他们应该只招老手吧,可是哪一个有经验的职场人,不是从一开始的小白和菜鸟,一步步成长的,觉得自己就已经给自己定位好了,肯定是做不到了,应该相信自己,自己一定能行的,应该往更高的定位走下去,可不依旧还是间接性的锄躅满志,持续性的混吃等死,这些都算是自己心里是有数,这些道理都懂吧,可依旧还是迷茫着。
就拿我以上码的所有字来说吧,我的写作水品和思维逻辑是什么样子的,我心里没点数吗?我有的,我输出不了,优质的原创内容,我的写作水平还停留在高中,根据标题写文章的水平,这些我都是一清二楚的,可我还是不得不写下去,我想要提升啊!我想要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啊!所依我依旧迷茫着,也并不知道现在的自己想要表达出什么,每天阅读大量的书籍和别人的文章,看到的也只是别人归纳总结出来的,自己就好像觉得有很搭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觉得自己能马上提笔如神的写下许多可以媲美自己阅读过的优秀文章,依旧是混乱的思维和知识构架。(这算不算我们小学时候学到的文末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