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1
“100W在厦门安家?你们是在闹着玩儿吗?”
家庭聚餐的时候,面对亲戚们的疑问,在大学工作的姐夫说起他们学校招聘的事情。为了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学校打算引进若干名45岁以下技术型人才,并为其提供40W的年薪和100W的安家费。
数人面试,最后却无一人到岗。一个和姐夫私人关系较好的应聘者向他透露,自己最终还是选择了苏州,当地大学年薪虽然也是40W,但却可以另外为他提供一套别墅居住。
如果了解厦门房价的朋友,就很清楚这其中的差距。去年厦门岛内外的平均房价大约4.4W/平,那么100W的安家费只能买到一个25平以下的单身公寓。对于4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的学者来说,这笔“安家费”是远远不能在厦门安家的。
在应聘者看来学校的100W,没有诚意;但是对于学校来说,也拿不出更多的钱吸引人才。所以现状只能是一边学校求贤若渴,而另一边高精尖人才不敢问津的尴尬局面。
在高到离谱的房价面前,被拒之门外的除了那些优秀的社会精英外,还有更多普普通通的年轻人。
我的大学同学小森,在毕业的时候也纠结过,是留厦门还是回老家的问题。当时的她同时拿到厦门某外企和家乡某银行两份offer。这两份工作,从薪水福利上来说,没有很大的差别,而且从职业发展及上升空间来看,留在厦门肯定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最终她还是决定回到家乡工作,其中一大因素就是过高的房价,让家境一般的她望而却步。
对中国人来说,有房才有根,才算停止漂泊安定下来。但是如果要在厦门买房,那必须要拿出父母的所有的积蓄,才能凑够首付,而之后每月按揭的金额更是要占到她月薪一半以上,生活压力可想而知。而如果在老家购房的话,首付可以轻松搞定,月供的压力也基本忽略不计。剩余的钱还能买辆经济型轿车当代步工具,怎么盘算都更具优势。
几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她告诉我们,像她家乡这样的小县城,虽然很多地方比不上大都市,但是胜在房价物价低,工作生活压力小,轻松而且安逸。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所以在我们这一群同学中,她对生活的满足感最强。
君君也是我的大学同学,和小森不同,她是属于事业型的女强人,一毕业就决心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下。但是她也没有留在厦门,而是选择去了上海。无论厦门还是北上广,房价对她来说都是高不可攀,反正买不起,何不去更大城市拼搏。而且高房价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平台大,机会多的一线城市,只要肯努力收入肯定比在厦门高,那么追上房价上升的脚步也许还是有机会的。
虽然她也不喜欢大城市拥堵的交通和浑浊的空气,但是在这里,激烈竞争的背后就是契约精神,所有的人和事都明码标价,你很清楚自己想要得到什么,又需要付出多少。
所以我们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她为客户修改方案到深夜,或者和同行一起讨论业务误了饭点,又或者在金碧辉煌的礼堂里与同事们共同庆祝业绩达标,虽然辛苦但却充实。也许大都市里的她,永远都买不了房子,但在这个一线城市,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梦想,并为之打拼,也是幸事一桩。
《2017十大幸福感城市》上个月刚刚揭榜,毫无意外厦门又没有入围。而在去年另一份榜单中,厦门不但上榜,还高居第二。那就是《2017年主要城市房价排行版》。
(数据仅供参考)
没有一线城市的经济体量,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却有着能与其比肩的房价;没有三四线城市的舒适安逸和低廉的物价水平,却有能与其一拼的工资收入。这样的落差,幸福感从何而来?如果房价已经高到让青年人看不希望,无法立足,最后被迫离开的话,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绝无好处。
上涨的房价,也许能带来眼前的巨大利润,但是如果从长远来看,失去青年的城市只会失去蓬勃的活力,失去创新的动力,最后止步不前,甚至倒退衰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种目光短浅的做法,最终伤害的终是城市自身。
这个寒冬,还坚持在厦门留守打拼的你我,请互相拥抱鼓励吧。
因为真的不知道还能走多远,能走多久?(完)
小1说说,
做一个有趣的人,
用文字记录生活。
更多精彩好文,等你来。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小1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