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来自贾岛的典故,常比喻为了用词准确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用推,还是敲呢?正在他举棋不定时,受到了韩愈的启发,决定用“敲”。
古人巧用“推敲”的典故比比皆是:“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随风潜入夜”的“潜”字。
我们在写作时,怎样才能做到用词准确呢?
第一、理解词意,确定语境,反复推敲。有的词是一词一意,比较容易理解;有的是一词多义,容易混淆。我们在运用时,要先逐一查清词的意思,如《温情的多瑙河》中,“绘声绘色”这个词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文中指老师在讲解世界风光之美,讲得绘声绘色。词意理解了,就离运用贴切不远了。文中“微波荡漾、波光粼粼,清澈平滑……和题目照应,题目是《温情的多瑙河》,写出了河水温和亲切的特点,“欢呼雀跃、振臂高呼、欣喜若狂……表达出人们的喜悦心情。
第二、我们重视了词语的积累,方到用时,可信手粘来。平时我们读书时,留心在描写环境,人物时,作者运用哪些优美词句,积累的是大漠,抓一把砂砾容易;积累的是片海,找几滴水也不难。
在写作时,那些好词都伸出手来,等你牵手呢,在不经意间,也会运用得恰如其分。
《素颜布拉迪斯拉发》开头的“浓妆艳抹”是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这个词在文中拟人化了,是指布拉格景色美不胜收,引无数游客竟折腰。
文中“疑惑不解”,这个词是作者看到塑像不明白,问导游时用的一个词,意思是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这个词和语境吻合。它和“将信将疑、疑信参半、迷惑不解,经过反复推敲,还是认为用“疑惑不解”更为准确。
第三、多次修改,好文章不厌千回改,在读文中,只要细心,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词不达意;有的褒贬不分,有的是意思相近,但用的牵强附会,都应该毫不怜惜的删除。
何其芳说过:“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的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工夫。”就连标点符号也不可小觑。“删补调换”是我们常用的修改方法。
名人名篇,哪个不是千锤百炼,方才成为旷世之作的?曹雪芹的《红楼梦》十载定稿,鲁迅先生去世前两三天,还在精心修改文章呢!
写作用词须推敲,大胆尝试出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