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豫园展园分析:
1.布局上:豫园位于园博园主山轩辕阁的东侧,是一组高低错落有致掩映于山形林木当中的传统仿宋式的建筑群。豫园以河南当地山水建筑文化特色为元素营造出极具河南省地域文化特色的诗经园、李诫堂、百姓书院等建筑景点。
2.建筑上:豫园内的建筑依水而建,高低错落,单体建筑通过一段段回廊有机地串联在了一起。院内建筑以仿宋式为主调,采用青灰瓦屋面以及玲珑精巧的斗拱,除此,建筑群以红色为主色调,加以彩绘山水、人物、花鸟画修饰檐下屋面,体现宋式建筑的特点,让整个豫园更显生动活泼。
3.植物上:
园内围绕湖岸种植小型乔木,各小型乔木间间隔稍大,中层有种植灌木,低层片植草本植物,湖边水面上散落地种植着几丛水葱,给湖面增添了立体感和生命感,色彩较为单一,但配合后面的建筑群或许这样能够体现北方园林的朴实和厚重之感。
湖面上扩展小岛,岛上种植有小型乔木以及草本和灌木类群,围绕小岛的湖面有水葱依岛而植,放眼望去,让人感觉湖面积和空间被大大增加。
湖岸边种植水葱增强湖岸构线,建筑群前有围绕石头种植灌木,也有依亭廊间隔一定距离种植乔灌木。
建筑前种植修剪具有一定形态的乔木,更显宋式北方园林的古典朴实。
建筑沿中轴线对称排布,种植于一左一右的乔木也沿此中轴线对称生长,充分展现宋式园林建筑讲求的对称格调。
青灰瓦墙面背后种植乔木,乔木树冠部分露出墙面,使该处墙面增添了绿意和生机。
4.山水上:豫园内的石头采用的是房山石,工匠师傅采用堆山叠石的造园手法对石头精挑细选,构思精巧,摆布错落有致,湖岸给人怪石嶙峋之感,配有在石头夹缝中,在湖岸边小岛上丛植的乔灌木,让人感觉“人在园中走,神在画中游”,处处也都是景。
5.空间上:
注重空间的渗透与层次:利用空间的渗透增加空间的层次,通过若干层去看景物,可以增加深度感,继而产生一种极其深远并且不可穷尽的感觉,这也体现了古典园林的含蓄、幽深;而空间渗透采用框景的手法,使其出现移步换景的意境。
空间的蜿蜒曲折:通过回廊的曲折连接形成富于变化的建筑群,使得建筑空间更加具有活力和趣味。
空间的起伏和高低:通过高低起伏建筑的直接连接从而做到曲折的形式,使其具有灵活的建筑布局以及丰富的层次和起伏变化。
二、武汉园展园分析:
1.布局上:武汉自古称“江城”,是一座因水而生、以水为乐的城市。武汉园的设计主题是“水”,分为“鹤舞江城”、“梦泽记忆”和“依水栖居”三个主景观区。园中大片的水域是景区的核心,通过各类植物形成半围合空间,展现江城水缘。
2.建筑上:
采用清水混凝土景墙与长方形阔门廊相连,左侧有折线叠级矮景墙,矮景墙层层叠叠似江水波纹。
次鸟轩建筑风格结合中原大地文化和楚文化内涵,建筑屋顶是人字形架构,室内展现了古代楚国和江城武汉的文化元素,如照片中挂于屋顶的灯具。
竹制的鱼屋临水平台给人开阔的视野和空间,同时给人休闲自在之感。
3.植物上:
在鱼屋和湖岸周围种植有榔榆、朴树等高大乔木,还有一些灌木和藤本植物环绕,湖面上有水葱、黄菖蒲等多种水生植物,仿佛游者置身于仙境当中。
整个武汉园被高大而浓密的水杉、竹子、朴树等乔木包围,使园子看上去颇具年代感。
4.山水上:
湖边有涌泉瀑布,给幽静之处增添了生机,使得平静的湖面有了律动感。
景墙中间开口处设置水帘,搭配水帘后面的植物群,既起到了一个框景的作用,同时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水帘后面的植物群仿佛被淋浴过,极富创新之意。
设置折线叠级喷泉,水流顺着层层叠叠的平台流入池中,使喷泉具有律动感。
5.空间上:
空间的蜿蜒曲折:通过周兮桥的曲折蜿蜒丰富及扩大湖面的空间感,使湖面景色富有乐趣。
空间的渗透和层次:长方形阔门廊采用框景和对景的渗透手法,增加空间的层次感,使得武汉园后面的景观有幽深而不可穷尽之感,同时站在门外有移步换景的意境。
空间的对比关系:从曲径通幽的狭窄竹制步道走出来,空间大大增加,视野顿时开阔,放眼望去,是开阔的一处景观节点,从而形成了狭窄幽深和开阔明朗的对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