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喜欢也不太敢和别人分享东西,十有八九会让我尴尬,当我在津津乐道讲着我喜爱的事物,却发现对方的情绪点和我不在同一个频率。我依然是开心着自己的开心。
这些时候,人们可能会安静的听你诉说,点点头表示尊重,但思绪可能已经飘到天上了。也会有更直接的人夸张地做出暂停动作,更委婉人的则会找一个别的话题继续谈话,以示他们对此并不感兴趣,这当然会使我闷闷不乐,也会让我以后更加小心翼翼地和这些人分享。
记得高二一次模考结束,邱同学在班里放《敦刻尔克》这部电影,班里叽叽喳喳,有人交头接耳,有人低头写作业,很少人在认真观看,甚至不断有人走出教室。我很钦佩邱同学,如果是我,我真的接受不了别人对我的分享的不尊重。我自己当时也因为影片开头背景铺垫过长,百无聊赖的低头玩起手机。
"共情性是一个好的演讲者具备的能力"。要想别人倾听,必须掌握很多言语技巧。可如果生活处处需要表演,一天天下来,连自己当初想要分享的初衷都找不到了。
有趣的灵魂很多。遇到有共通性的人很值得庆幸。在我而言更值得欢喜的是:那位倾听者,无论与自己有没有共通性,都会竖起耳朵倾听,想要努力了解自己的世界观,努力走进自己的内心。不应该给这种倾听者加上"懂得尊重""素养高"的标签。因为大家喜爱的事物参差不齐,纷繁多样,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珍惜这些倾听者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