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中闺蜜最近重新取得了联系,她和我分享了她在北京读研究生所感受到的压力。周围的同学的野心让她觉得喘不过气来。我说:现在你知道我这种活法的人不少了吧。她歪着头说:感觉她同学的动力,和我的动力有点不同。
根据我对中国学生的观察,尤其是国内的学生。我发现对他们来说的“好”和“差”是非常波动的,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他们每天都急急忙忙的,社团一个一个加,实习要大公司,含金量大的证书都要考下来。我想,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认为重要的是什么。他们只是觉得如果别人都说好的事情,总不会差到哪里去,我去追求,变得更优秀难道有错误吗?
我觉得,这个逻辑没错,但是一直陷在这个逻辑里就会舍本逐末了。因为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就追求别人想要的东西,然后忙到自己也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了。
我在探求自己人生的关键词的时候,我发现:好奇心和独特,两个词主宰了我的思考。
因为好奇心,所以我对任何领域都是处于开放的姿态,我觉得人应该让自己的大脑被足够多的信息和观点所冲击。我害怕的不是被极端的观点所影响,而是担心我被单一的极端观点所影响。当允许自己脑中存在两种相斥的想法,并独立思考选择哪一种的时候,接触略为偏激的观点并不会误入歧途。人一共有五感,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想要优质的产出,就必须要保持自己敏感的感受器。把自己暴露在优秀的环境、作品之中才能认识到上限的遥远,而保持谦卑和志存高远的心态。
因为独特,所以不会害怕与别人不同,反而对此感到兴奋。我也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技能的修炼之中,为了发掘自己的独特价值。我觉得人应该有自己风格和特色,就像一个产品一样推销自己。我觉得全部平均,倒不如有几项突出来得有效。
建立在我核心的关键词:好奇心和独特 之上,我的方法论也自然而然地推导出来。
第一,我需要做到聚焦。因为我兴趣的广泛,所以这点对我尤为困难。我总是被那些美丽的岔道所吸引,许诺了时间和精力。聚焦意味着自己定下自己的风格和目标,任何不有助于自己实现目标的行为都应该被舍弃,即使那个行为本身是有价值的。大多数的行动都有其意义,但是人生苦短,应该选择对我来说意义最大的行为去实施。
第二,我需要做到前瞻。我不喜欢人云亦云,步人后尘。这就意味着我需要自己找到值得去解决的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保持前瞻的态度,而不是等待别人为我总结出经验。
最应该避免的心态就是浮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时刻监测自己的时间投入,到底花在了哪里。把自己想成HR,检视自己的一天,一周,一年。我所许诺的和我所做的事情是否统一。这种自我许诺,自我监督需要很强的决心,因为你不确定你的预测对不对,所以你很想要找一个计划B来为自己分担风险。
但是,我现在觉得人生没有备份。想要做什么,就应该立即去做。 我得说更多的No,才能走在正确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