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记录了,今天就来记录一件日常的小事。
孩子升上三年级之后,家庭联络簿上每天的功课栏除了老师出的作业之外,多了一个固定的项目:每天都要做一件家事。
孩子做家事是好事,其实安安还小时,我也会刻意创造让安安帮忙做家事的机会,想来安安可以做的家事也不少,擦桌子,摺衣服,假日帮忙做饭,洗菜、切菜,甚至炒蛋,都是安安能上手的;但这件事一旦变成了每日作业,就有点压力了……那压力竟来自不知道找什么家事给安安做,怎么会这样呢?我回想了一下我们家的日常。
经常接孩子回到家已经六点多,从三年级开始,我做晚餐的时间,是孩子短暂的看电视时间,她平日只有这半个小时左右能看电视,自然是不肯放过。
等到吃饭了,是我们一家人的聊天时间,餐桌上边吃饭边分享今天开心的事、不开心的事、好玩有趣的事等,这段时间通常是安安吱吱喳喳个不停,所以她也是吃饭最慢的一个,我在工作上讲求效率惯了,每每等到一家子吃的差不多了就开始收拾,老公手脚更快,我边收他就边洗碗,往往等到安安吃完饭,晚餐的活我们夫妻俩都做完了。
只要是在家工作,我通常把家事当成生活空隙或工作段落间的调剂,所以在一早我就先把衣服洗了,下午工作空档,我就会把衣服收了,在衣服这个家事上,顶多安安就是晚上回来帮忙摺衣服,常常都是我刻意留下来让她发挥的,有时难免一顺手就又做完了。
我想著想著,难怪放学回家到睡前这一段有限的时间里,经常找不到家事让她发挥,我想解决方法有两个路径,一是我们刻意留一些家事让她做,二是他自己要去想他可以帮这个家做什么?我倾向第二个解决方案,于是那天我让她想想还有什么家事是她可以做的?于是,在我看功课的同时,安安跟爸爸一起边想边做了这张思维导图
我以为这张做好了之后,只要遇到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她可以查看这张图,没想到,她都没再去瞧过一眼。有一天晚上,他本来要摺的衣服被我摺好了,他哭丧著脸抱怨我动作太快,我忍不住问了她
我问:安安,你要不要去看看你做的思维导图,看看上面还有哪些家试试你可以做的?
安安:不用看了,上面写的我都记得。
我说:那现在怎么办?你今天要做什么?
安安:妈妈,我来帮忙洗衣服好不好?
我说:你会吗?而且现在晚上了耶
安安:没关系,你教我。
简单的导图,果真写过就记得!
那天晚上,我们俩在工作阳台上,看著窗外的月亮,我教安安把衣服分类放到洗衣网中,再把袜子,白色的制服挑出来,安安疑惑「为什么袜子跟白色制服要挑出来?」我说「因为这两类衣服要先刷一刷再放进洗衣机呀」
安安:为什么?
我说:因为袜子容易有霉菌,先刷洗再放进去比较卫生
安安:那制服是不是因为我常常弄得很脏?
我说:就是啊,白色制服脏脏的穿起来不好看
安安:妈妈这袜子跟衣服都要先翻面吗?
我说:对呀,翻到正面才刷得到脏的部份
安安:妈妈好辛苦喔,原来洗衣服这么麻烦,我以后脱袜子时会先翻好。
听到最后一句,心中突然涌现一股欣慰,没想到这过程让孩子有这样的发现跟改变。
再平常也不过的小事件,在每日生活里上演著,想记下来,却因为忙碌而忽略了记录,记下来之后,又觉得这些小事件正是孩子长大的点点滴滴,孩子的未来都是由每个现在堆积起来的,提醒自己,再忙还是要抽空记录。
那次在夜色下,安安小手奋力刷衣服,身体随著嘴里吆喝著「刷刷刷」摆动的样子,成了我脑中一幅好可爱的画面。
后来,我跟安安说,「没想到你可以帮忙洗衣服了,应该要把这项家事加在思维导图上吧!」于是,他的「安安做家事」这张导图出现了更新版。
「衣服」下面本来只写了「收」跟「摺」,现在多了「洗」,补充完之后,我让安安想想还有什么?他又补了「餐具」,她会拿餐具,收餐具跟洗餐具,写完后看到右下「中午」的主干下也有「拿餐具」,因为懒得擦掉重写,直接画了一条连结线过来,这样也OK呀!
安安这次的补充过程,让我想起了有一次会议上,曾有人问过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Tony Buzan):思维导图要画到什么时候才结束?当是东尼只用一个字回答这个问题:Never!思维导图没有结束的时候,只有暂停的时候,这次的想法已经完成阶段性任务,就暂停,日后一旦有相关的、新想法出现,随时补上。安安这张导图到目前的发展,不正是这样吗?
思维导图什么时候结束?Never!
我想,这张导图还没结束,只是在我记录的这时后,暂停在这里。
我很喜欢这张导图,很简单,很清爽,却很有生活的味道。
在推广思维导图的这十几年来,早期为了让大家知道这个工具有多么高大上,经常分享一些国际案例,像是911恐怖攻击事件的危机处理导图,但是自己用久了,回顾这二十几年的使用,发现对一般人来说思维导图的「大用」机率其实不高,反而是随手的导图「小用」,让工作更有效率,让生活更添乐趣,也更能落实Mind Maps, better you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