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不同的企业文化体现着管理者的不同风格,也吸引着一批批志同道合的员工。
西门子是世界500强之一的跨国公司,已经拥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家典型的创新文化企业。
一次,我给公司的高管上课。课上,我举了柳传志的例子,底下的人张口就来一句:“我觉得柳传志不咋滴!”这员工胆子也太大了,连柳传志都不放在眼里?!
接下来的课堂也并不安分。我在上面讲,底下的同学小声说。我就提醒:“同学,要不你来上面讲,我休息一下?”
学生一般听到这话,就会规矩点,但这个同学却说:“老师,那我来讲几句,您休息休息!”
这是多么“奇葩”的员工。
其实,平等是西门子文化的核心。他们的员工认为,无论台上发言人级别多高,权利多大,员工也有发言的权利。而且,这是一群充满自信的员工,敢这么说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企业家,可见公司的包容性很强。
作为创新文化的代表,西门子的企业文化是开放、自由、平等、包容和自信的。
Part 02
与创新文化相对立的,是规范文化。
一次,我受邀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讲课。公司正准备改革,给员工培训是当务之急。
按领导要求,员工结课后必须考试,而且成绩与绩效挂钩。分数在80到100分之间的拿一等工资,60到80分之间的拿二等工资,60分以下的只能拿三等工资。
与一般公司不同,这家公司还要求员工8点上课,6点起床。那中间这两个小时干嘛去呢?
原来公司规定,员工必须早起晨跑。公司上了年纪的老总每天都要晨跑5公里,员工就更不敢懈怠了。起得早,还晨跑,员工上课就容易犯困。但是,无论犯困的是领导还是员工,总会有人及时走到他身边,厉声叫醒他,让他站到不困为止。
很明显,这家公司是典型的规范文化。严谨、规范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员工所要做的是遵守纪律,服从和执行上司的命令。
Part 03
有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从规范文化向创新文化转型,但这过程很艰辛。
中国传统文化是典型的规范文化。5000年的灿烂文化既是我们的骄傲,有时也是我们的包袱。很多人讲“敬天法祖”,要按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办事。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加大了转型的难度。
中国人很看重等级。到一家公司,总有一大堆的“王总”“李总”“赵总”……规范文化和等级制度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有家公司,给员工和领导发车牌。员工的车牌是绿色的,领导的则是红色的。当保安看到红车牌的的车开进来,就开门敬礼;见到绿色的车牌,只开门不敬礼。
如果要进行文化改革,先要做到平等。可是,如果都把车牌换成绿色,领导们就不乐意了。改革的过程中,不仅员工会成为阻力,有时,作为既得利益获得者的领导们,也是阻力。
而我在Facebook的总部看到的是则完全不同的景象。
见到扎克伯格时,他正在一个四面透明的玻璃屋子开会。在20平米的会议室一角,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please do not photo the animal。
这种自嘲、低调的精神和中国惯有的等级制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企业发展到必须向创新文化转型的阶段时,领导们首先要意识到转型的阻力,其次要有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决心,要敢于放下传统的包袱,多向一些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学习。管理者只有时刻保持一颗学习的的心,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壮大企业。
Part 04
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进行文化的转型,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企业是规范文化。
所以,创新文化和规范文化,哪种文化对企业的发展更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管理者要学会用“权变”的观念来看待企业的发展问题。能够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相匹配的文化,才是最适合企业的文化。
丘吉尔说过,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同样,没有永恒的企业文化,只有最适合企业当下发展的文化。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辩证地看待每个企业的文化。
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企业文化。只有自己喜欢、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才能最大程度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这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