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节数学课,两节复习,一节处理家庭作业。
第一节课。
首先,用提问的方式,把昨天复习的内容进行了回顾,学生对昨天复习的内容掌握的很好。
接着,复习2、3、5的倍数特征和奇数偶数概念。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独立回顾记忆,2分钟后提问相关知识,并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一共提问12名学生(下等),其中,9名学生能完整回答所提问题。有3名学生在判断“111”是不是3的倍数时出现了问题,于是,我让会的学生向他们详细讲解判断过程,我把判断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要求这3名学生课下把判断过程写5遍,加深记忆。
然后,复习质数和合数以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同样给学生2分钟时间独立回顾与记忆,2分钟后提问。同样提问12名学生(中等),再让他们判断51、 57、 87 、91是质数还是合数,通过判断,让学生对有些看似质数,实际是合数的数进行再次辨析巩固。
以上集中复习时间用去20分钟,还剩20分钟做“小册子”上第3、4、5页的习题,巩固检测。
不到10分钟的时间,就有几名学生三页习题全部做完,对这三页内容当面批改。陆陆续续的又有几个同学做完,为了节省批改时间,我让全对的或者有错的已经订正的同学批改其他同学的,错题订正后全部由我批改,这样学生做完后能及时批改,节省等待批改的时间。从批改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复习的知识。习题对课本知识也有一定的拓展,比如: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多个偶数相加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下课时,只有几名学生还没有做完或没有订正完,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完成。
整节课,环节紧凑,知识容量大,学生注意力集中,复习的效果极好。
第二节课。
还是先通过提问,回顾上节复习的内容。
之后,复习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我分别从点、面、棱三个角度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复习棱时,同时复习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定义,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长和公式。
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从什么是表面积,到如何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再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到表面积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比如:教室墙面粉刷、游泳池贴瓷砖、制作鱼缸所用玻璃面积、制作通风管所用铁皮等,引导学生一步步回忆之前所学过的知识。
另外,还回顾了正方体展开图的11种情况: 一四一型,二三一型、三三型、二二二型。
以上集中复习时间用了15分钟,还剩15分钟做“小册子”上第6页和第7页的习题进行巩固检测。
因这一节课只有30分钟及练习题有一定的计算量,下课时只有部分学生的习题批改完,还有部分学生没有做完。
时间不够充足,影响了这部分的复习效果。
第三节课。
解决前两节课遗留的问题,评讲昨天晚上家庭作业,订正错题,布置假期作业。
这节课的时间完成以上任务较充分。很多学生半节课都已经完成,剩下时间做假期作业。
纵观三节课,以知识复习、知识检测、知识讲评为板块,循环推进。课堂上大面积的提问,促使学生认真复习、记忆、思考,让学生时刻处在集中注意力的状态。
感觉这样复习课,上出了复习课应有的味道……
制定复习计划时,只是以“小册子”为依据进行知识梳理,并没有这样清晰具体的复习推进方法,这样的复习推进方法是在今天复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提炼出来的。
趣事: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怕漏掉某个知识点,我习惯性地问:“有没有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的。可是今天一名学生说:“有。”
我和全班学生的目光一下子聚集到他的身上。
他不慌不忙地说:“正方体的棱长和没有复习。”
确实漏掉了。
我喜欢这样的学生,因为他善于思考、敢于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