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日更真的比周更更容易,在日更的情况下,可以把自己的想法、思考及时记载下来,而且因为日更的更新频率高,自然而然对自己的要求可能也会低一些,比如流水账那也没关系,我们的季羡林大师不也写《清华园日记》嘛,可是若是周更的情况,写流水账总觉得不太合适,再者这一周当中产生的idea其实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早已遗忘,毕竟短时记忆的时间持续的时间很短。所以每次要交作业的时候,总是苦思冥想,不知道写些什么。
我是一名年轻教师,因为不是科班出身(非师范生),所以入职以来一直都在学习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何把道理讲明白,如何让学生听进去。学校一直鼓励年轻老师多听课,不仅听同一学科的课堂教学,还要听其他学科的课。其实我也非常认同这样的观点,所以一直有听课,且“涉略广泛”,不仅线下听,线上也听。而且不仅听常规的课堂教学,社会上的一般培训也积极参加。因为职业的敏感性,在听课时包括参加培训时,会特别注意上课老师的讲解方式。
接下来,我相与大家分享的是两次社会培训的经历。
一次是去年暑假,居委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育婴师培训,包括糕点制作和婴幼儿护理。糕点制作因为比较实用,吸引了大量居民。实践性的培训,讲理论没用,所以主办方提供了工具和食材,供学员现场练习。而婴幼儿的护理,不可能让新手在婴幼儿身上实践,所以以讲解理论为主。为我们培训的是妇保院资深的医生,她在讲解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丰富的实际案例,显然这些案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掌握理论,更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我们也不会因为是纯理论而昏昏欲睡、听不进去。而在讲解婴儿三浴时更是为每一个学员提供了婴儿模型,以便让老师及时纠正我们的不当操作。
光有空洞的理论是不行的,就像光有空洞的知识点也是不行的,必须辅以必要的案例加以说明,而在中学地理课堂的教学上一定的实际案例和情境非常必要。另外在课堂上也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还有一次是上星期的乒乓球裁判培训,虽然不会打球,但是从小看乒乓球比赛,所以当同事在的乒协提供裁判培训的时候,我跃跃欲试,也报了一个。这次培训也是理论➕实践,理论讲到双打比赛中接发球顺序的时候,下面有学员提出来,要求在黑板上画一下示意图,边画边讲。确实双打的接发球顺序,光是嘴巴讲就觉得十分拗口,要想听明白那就更难了,而如果加以示意图辅助,那就要容易得多。此外,实践部分,尽管我已经牢牢地记住报分时首先报当前发球方得分再报接发球方得分,但是临场的时候手势和报分不能同时进行,往往要做完手势,想一会才能确定下一个球的发球方。
有的时候,确实图形比语言更能阐释清楚问题,要善于利用各种示意图。另外,理论和时间之间往往有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需要大量的练习去填满。所以我也不能奢望讲一遍,学生就能听懂,就能掌握。还需耐着性子多讲解、多练习,做到诲人不倦。
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都是想通的,即便是日常生活的点滴,也可以通过反思、反省为我们带来很多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