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真的超级忙,周三开始入职,周日签了租房合同,又要开搞单片机和树莓派,了解完公司新业务后紧接着就要带人开搞,真的是忙爆了。
对前两个月自我深造的交代
前两个月自学了机器学习和推荐系统这块,最终也没有转成功,不可谓不遗憾。每次面试的时候,或者阶段总结的时候,总以为蹦一蹦就可以了,结果总是蹦不到那个高度,感觉老是在原地踏步着。不幸中的万幸是,这家公司还比较认可我的想法以及发展路线,允许我内部转,但是看目前这个架势怎么着也得半年之后吧。
虽然最终结局是没有转成功,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理清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自己的发展路线是什么,以及未来要通往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等等问题。
我希望自己不被约束,如今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什么要把工作和自己束缚在不变化的一个点上,而不是随着时间画出上涨的线条呢,外面一直在变,为何我们就不去蹭点热度呢。所以我要从爬取数据转到分析数据,理解数据上。
个人发展方面希望自己沉下来,把技术做精,同时思维更宽阔一点,那样就能够使用坚实的基础去支撑我的天马行空,这还真有其事,而且就发生在我这份工作的面试时。
一直以来我是用技术来解决工作上的难题,未来,我希望这个难题不仅仅是工作上的,而是可以成为社群上的、公司上的、小群体上的、家庭上的、以及我人生上的。被解决的难题的价值越高,也就代表了我创造的价值也越高,毕竟很想把有限的能力使用在尽可能高价值的问题上。
希望自己对临界知识掌握的多一点
什么是临界知识,这个概念我现在还无法准确的描述出来,但是呢,根据书中所述,在解决复杂问题的时候,或者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会用到这所谓的临界知识。
一般,面对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都是倾向于用更为复杂的方法来处理复杂问题,但是,看起来复杂的问题,其背后有没有可能存在简单的基本规律呢?能不能从这简单处入手,来实现各四两拨千斤呢?
比如说我前一阵对比特币进行思考的时候,就写到过,比特币是无法替代国家发行货币的,因为没有政府给他背书,绝无可能,因此就下了个结论,不看好。但是我最近在阅读区块链相关书籍的时候,发现他并不会因为是数字货币,就要跟现实世界里面的货币一样要起相似的作用,也没有这种规定,他反而可以在资产证券化方面上有所建树,从而推动改革也不无可能。
这里呢,就是犯了孤立的去看待某一事物的毛病,只是因为他叫比特币,就把他跟人民币进行了比较,只用上我以往的经验来试图理解这个新兴的产物,结果当然是理解片面,不完全。
那如果我使用临界知识搭起的框架来理解比特币呢,会出现什么结果?
在这里我先把临界知识简单的诠释为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等我对这个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之后,在来补充他。
就跟上一篇文章一样,题目是房子应不应该买,给出的答案是根据自身经济、发展、能力等具体情况来挑选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投资项一样,具体如何用临界知识来搭建思维框架这件事,结果会是什么,也需要我继续深挖下去,才会有答案,而且答案也随时有可能变化,我想大家也会理解这种状态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