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调查显示,20%的小学生有偏科现象,而到了初高中则有70%的学生有偏科现象!!!
不少粉丝妈妈跟育渔君反映孩子偏科的情况:我家孩子语文非常好,但数学连及格都达不到;我这个孩子是数学好,英语和语文很差......
小学生偏科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升入初中后还是偏科,并且越来越严重的话,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其实,孩子偏科的原因是多方面,总结看来有以下几点:
1、孩子自身的兴趣取向
兴趣是孩子不断学习的动力,只有孩子喜欢他才会去努力,学的更加认真。
比如,孩子天生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较强,喜欢学习语文,他便会拿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写作;相反,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就没有那么多精力和兴趣了。久而久之,强的学科更强,弱的学科更弱了。
2、家庭文化氛围的引导
孩子的学习跟家长的职业和习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家庭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兴趣选择。
有的家长是搞计算机的,他的孩子从小也对计算机产生兴趣,对数字和网络比较独钟;有的家长爱好文学,孩子便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后也喜欢读书写作......虽然有家长对孩子进行引导是很好,但也要小心令孩子受影响太深,毕竟现在都提倡全面发展,单一的爱好并不一定是好事。
3、受老师教学风格的影响
虽然孩子偏科很大原因来自于自身因素,但毕竟很多知识和学习习惯是在学校培养的,那么,孩子偏科的原因受老师的影响也很大。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上课是“认”老师的。有的孩子非常喜欢某一位老师,同时也喜欢他的教学风格,上课的时候就认真听讲,这一学科的成绩也自然很好;如果孩子非常讨厌某一位老师,他很可能对这位老师教的课产生厌恶,因此一学科的成绩也越来越差。
知识是一个整体,各科均衡发展才能表现出一个孩子正常的学习能力。要想孩子在学海中游刃有余,每一个父母都应注意纠正孩子的偏科现象。
1、帮助孩子认清偏科的危害
如果单纯从高考的角度来讲,不管是文、理各考五门还是实行“3+X"考试,都必须均衡发展。若其中有一门冒尖学科,则对提高标准分衡量的总分更有利;但若有一门偏科,就会导致用标准分衡量的总分大幅度下降。
从就业角度看,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只有学好各门功课,才能适应将来升学和就业的需要。调查研究表明,各门课程的学习,在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的任务,不能互相代替。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可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会影响个人全面、协调的发展。因此,偏科对孩子现在的学习、将来的发展危害极大。
2、家长发现孩子有偏科现象时要及时纠正
偏科现象在中学生中出现较多,家长要随时观察、了解,发现有偏科的情况,要及时提醒,把工作做在孩子偏科的萌芽时期。
调查发现,有的孩子偏科,是不理解开设各种课程的目的、意义,家长要使他们懂得学好这些课程的意义,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3、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中的实际困难
孩子在学习中有困难,家长要给予帮助。家长还可与任课教师联系,同学校密切配合,想法给孩子补习功课。对孩子偏科的现象不能放任不管。
有的孩子一门或几门功课学得特别好,这不是偏科。家长要支持和鼓励孩子的特殊爱好和特长,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将所有的课程学好。
从长远来看,学生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随着年级的增加而接近成熟、完善,尤其中学阶段,是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学的各门功课都有它自身的系统性和逻辑体系,并体现出特定的思维方式。不同的学科在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中,从不同的角度起作用。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都会影响孩子将来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花大气力解决孩子偏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