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的,我现在很羡慕和敬佩那些写文且发表的人,从内心里感激简书这个平台。曾经有过一段时间,写的冲动特别浓烈但是始终没有实践,现在开始了才知道写出一篇好文真的是太难了,对于我来说可能在高中辛苦憋八百字作文的时候就早已预见。
不敢下笔的你以为自己出手即成文章
相信肯定不止我一个人,有时候感觉文思泉涌,马上一部长篇小说就在脑海形成了。其实这只是你的思想给你营造的假象,对于大部分人是这样的,也有一些大才能做到。不信?那就停止空想,执笔落字吧。最近在网上看到了一位网文编辑写的《怎么写成一部小说》的小短文,看完之后感触很深,以往都是一直在看网络小说,看的多了甚至就把文看短了,一章网络小说至少有三千字吧,在我看来就变成了不到三百字的,我忽略掉描写而专注于情节,但真正自己写的时候才明白描写的那一部分才是最为重要,最难的部分。
无从下手的感觉明明脑子里有画面,词汇量却很单薄,没法把脑子里那幅画用文字表述出来,即使写得出来,再站在读者的角度去看的时候,就感觉像小学生的作文一样,那个五官精致,黄金比例的男神怎么就被写成了穿红衣服绿衣服的小明了呢?然后我就看到这位编辑大大的建议
要多咀嚼好文,看他们是怎么写的,没有输入怎么能有输出呢
这两天我在看《追风筝的人》。我注意到的一点就是在这本书中对话很少,但是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画面和感情却很立体。每当有对话的时候,也很少出现“某某说”这样的标识,这是跟我写东西时很不同的一点。说的话前加冒号,注明人物,说的话用引号括起来,这是从小学开始我被灌输的东西,然而当这样的写法写进一篇文章中时顿时就变得突兀了,不好看了。
还有一点就是作者描写和感受穿插的自然,让人轻而易举的共情。作者写到他对于父亲的感觉时这样写到:
爸爸眼里的世界只有黑和白。至于什么是黑,什么是白,全然由他说了算。他就是这么一个人,你若爱他,也必定会怕他,甚或对他有些恨意。
难道是我的爸爸和作者的爸爸太像了吗,我惊讶的发现我对爸爸也是这种感觉。爱、敬、怕、恨。不止在这一处,不管是在描写还是在情节上,这部小说都是经典之作,值得每一个学习写作的人反复咀嚼。
如果把写文之路比作唐僧取经,那么我可能在第一个妖怪那就被卡住了吧。不是说种一棵树最好的两个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吗,好在现在种树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