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每周一下午放学,都是我最懊丧的时候。一路上,满脑子都是气,然后在想,我该如何吸引他们热爱上生物课。
想起了杨卫平老师写的《被学生感动的56个故事》,她常常被学生感动,而我却是被学生气得。那绝对是我错了。
回想六班的孩子,其实都还是很可爱的。上课讲话的小男生,我常常很生气地看着他们,然后有时候罚他们做蹲起,罚完以后他们还是对我很好,从他们的眼神里可以看得出来,笑笑的,并不会因为我罚他们而恨我。只是我常常恨铁不成钢,我要他们对学习主动、热爱、认真,可是他们好像对学习完全无所谓,感觉学习跟我有什么关系?我有时候看着他们就在想,到学校不是来上学,那来干什么的呢?难道就这样每天无所事事的、笑嘻嘻的?你们知道,你们在浪费大好的光阴吗?想起了那句教育名言:静待花开。我还要等你们多久呢?如果还是这种状态,三个月后,就小中考啦,我等不起了。可是,你们知道吗?
翻看孙明霞老师写的《只为做一个良师》,看她的教育智慧,看她可以把学生的“接话”变成课堂的一部分,把学生的犯错变成教育的良机。为了上好课可以,想出各种办法。
又想起了一句话,好的关系才是良好的开始,我最近常常批评他们;我对他们恨铁不成钢;我自己与他们关系不好;我太挑剔他们了,我应该发现他们的美好,学着欣赏他们!
一夜醒来,发现其实学生听不下去、或者想睡觉、或者闹腾的时候,最应该反省的是我自己:我的课,吸引他们了吗?我所讲的,他们听明白了吗?他们能接受吗?而不是批评他们不认真、讲话、走神、睡觉。我所应该做的是如何让我的课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易于接受。
回想上学期,我在折腾如何上好课,上课纪律好很多,但是期末成绩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好。于是我又觉得可能我的教学方法有问题,也许还是老古董的教学方法好?然后我又恢复了我一言堂的上课方式。结果,课堂上就不尽如人意了,我自己的感觉就更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