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写在红木棉演讲俱乐部成立之际。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
——中唐杜秋娘《金缕衣》
前天中午下班后,伟红找到我,和我商量她的“人生大事”。
利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她为未来五年规划了一件最想做的事。我很荣幸、很开心地成为她的合伙人——和她一起创办“红木棉演讲俱乐部”。我是顾问,她是总执行。我笑着说:“总执行不好当啊,总执行是干活最多的人。”
为什么起名叫“红木棉演讲俱乐部”呢?
当天中午,她送我一支木棉花。红艳艳的,真好看。《花语全集》这样形容木棉花:“
木棉花掉落后,树下落英纷陈,花不褪色、不萎靡,很英雄地道别尘世。因为它开得红艳但又不媚俗,它的壮硕的躯干,顶天立地的姿态,英雄般的壮观,花葩的颜色红得犹如壮士的风骨,色彩就像英雄的鲜血染红了树梢。木棉花又被称为「英雄花」。
木棉花的花语是“英雄”。每一个人都有英雄主义的梦想,我们希望,提供一个小小的舞台,聆听每个英雄主义的梦想。
伟红略有压力,不过我看得出,压力后面更多是一种积极昂扬的斗志和动力。作为她的好朋友,由衷地为能参与到她梦想践行的过程里而感到开心。
我想,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当你雄心勃勃地想做一件事时,你首先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兴冲冲地告诉亲近的家人和信任的朋友。正当你讲得眉飞色舞时,扑面而来的一盆冷水,从上到下把你浇个湿透。
稍微温和一点的反馈是:
“啊?这恐怕不会有什么效果。还是别做了。”
“别浪费时间了,怪丢人现眼的。”
“踏踏实实地生活不好吗?干嘛整那些有的没的?”
而更难听的就可能是: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吧?痴心妄想!”
”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影子,掂掂自己有几斤几两!“
”你以为你是谁?自以为是!“
于是,这人秉持着“三思而行”的古训,在种种质疑声中,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尝试。
而真相是,过度思量会失去做一件事的最佳时机,会使你与某些东西永远失之交臂。
一个文静的男孩曾暗恋一个美丽女生,但是因为自卑或过分内敛,他从不敢在这位心中的“公主”面前表露心迹。多年后,他发现,在女孩身边牵起她的手的,竟是一位比自己差太多的平庸男人。这时的他后悔莫及。如果当初别想那么多,勇敢一点,今天走在她身边的,就是自己了。
对这种老掉牙的故事模式,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每个人都为这个男孩扼腕叹息。其实,很多人在生活中又不断复制着这个叫做“错失机会”的故事模式。
曾经有一位心上人,因为自己不曾把握机会,跟别人结了婚。
曾经有一次升迁机遇,因为自己不善言辞,被拱手让给了同事。
曾经自己可以转行跨界,体验不同的人生,但因为自己踌躇不决,至今还在原地打转。
过度思量的人,只能空负青春好时光!
《增广贤文》中说:“三思而行。再!斯可矣。”这话是什么意思呢?
鲁国大夫季孙做事情过分小心。凡事三思而后行。孔子听到他这种做事的态度后说:“再!斯可矣!”意思是说,不要想三遍,只要想两遍就可以了。
对此,南怀瑾老师说:
“一件事情到手的时候,考虑一下,再考虑一下,就可以了。如果第三次再考虑一下,很可能就犹豫不决,再也不会去做了。所以谨慎是要谨慎,过分谨慎就变成了小器。大家都有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过分小心的朋友,往往都犯了这个小器的毛病。”
三四十岁后,人们越来越变得保守。我们身边遍布着保守主义者。如果根据自己保守的经验,无法预期事情的结果,他们就会拒绝努力。相反,只有在对事情预期良好时才会进行持续投入。
这真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与保守主义完美结合的人生啊!
不过,人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死,无论你得到了什么、或是失去了什么,最后统统都要撒开手。既然如此,倒不如对生命大胆一点。
在决策和选择时,我们应该大胆到什么程度呢?
美国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使用的是40/70法则。人们都认同,我们要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决策。那么,足够的信息是多少信息?决策的时机在哪里?
鲍威尔认为,在获取40%的信息之前,永远不要做出决定,否则你就不是在决策,而是在猜测;但是收集的信息也不要超过所有信息的70%,否则你就会在做决策时犹豫不决。也就是说,当你已经掌握了70%的信息时,你应该当机立断,否则很可能坐失良机。
再好的决策行为也必然伴随着风险。无论我们选择做什么事业,都需要接受自己可能会犯错、可能会失败。只要有了这种态度,就没有是什么不能做的。
今天中午,伟红送我一支Dior口红。对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嘛!从不化妆的我,立刻转变!
我们立即录制视频和上传。用广东的糙话说,就是”搞事情“。我以前不喜欢”搞“这个字,来了深圳后才发现,人们经常使用这个字。确实,搞事情,比做事情,听起来可大胆多了。
(无戒学堂,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