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到的读书分享。《掌控习惯》
去年偶然间听到这本书,觉得很实用。因而将此书作为新年的第一本书,在新年伊始掌握培养好习惯的新技能,保障今年的Flag毅力不倒!✌️
从阅读的过程中就开始尝试其中的工具方法,亲测有效。第一季度结束盘整,惊讶的发现,过往几年一直想要养成【每天做功课】的习惯,2020年第一季度一天都没间断!已经变成像每天要吃饭一样必不可少的项目。❤️
借着清明假期,整理读书笔记,工具方法太多,整完发现像是一本习惯培养的“手册指南”。哈哈,希望更多人受益。
我们在养成一个习惯的时候,往往会倒在“潜能蓄积期”这个阶段。最近养花种菜更深刻理解了这个词和体会了这个阶段的感受。刚种下时,特别期待看到变化,期待长出新芽,可是一天一天毫无变化,突然有一天发现,长出了那么长的新芽,特别的惊讶!这个变化是那一刻一下子发生的吗?当然不是,前面那么多天其实不是没有变化,只是变化没有大到显现出来,让我们可以肉眼看到,感知到。变化发生之前的阶段被称为“潜能蓄积期”。
我们培养一个新习惯的时候同样也是很长时间看不到变化,感受不到投入之后的任何回报。我们大脑是习惯享受即时奖励的,很多人在这里悄无声息地放弃,就是因为等待太煎熬。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者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行为实验之后,所提供的培养好习惯和戒掉坏习惯的有效工具和方法。
0、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提示、渴望、回应、奖励
提示:提示是触发大脑启动某种行为的信号。
渴求:渴求是习惯背后的动机。(你渴望的不是吸烟而是吸烟带来的解脱感)
回应:是你的实际习惯,对提示的回应。
回报:习惯发生带来回报,短时间感到满足,进而促使行为重复。这是是习惯形成的循环。
这四个过程随时都在发生,四个步骤不假思索在一刹那完成。比如:手机响了(提示)--你想要知道信息的内容(渴求)--拿起手机查看信息(回应)---满足了读那条信息的渴望(奖励)。
四大定律源于,我们人类生存的本能。我们史前祖先会特别留意那些表明重要奖励的线索(食物、水、异性)为了生存和传宗接代的需要。而今天,我们大脑大部分时间在寻找,比如金钱、权力、认可、爱情或友情等次要线索。这是我们今天所做一切事情的深层动机。所以我们大脑不断的自动检索这种提示,一旦发现立即采取行动。
培养一个习惯,这四个环节哪个部分做的不够都不构成习惯。提示不足你不会开始,渴求不足不会行动,没有行动无法获得奖励。
培养好的习惯要在四部分做足功课,戒掉坏习惯就逆向使用这四点定律。
1、培养习惯的第一定律:让它显而易见(提示)
习惯形成后,行为就会变成下意识的自动化行为。比如下班回到家,不用刻意提醒,你会自动完成换鞋、换衣服、洗手这一连贯的行为。手机提示一响,瞬间完成拿起手机,读取信息这一系列动作。
形成习惯后,引发行动的提示嵌入我们头脑深处,以至于我们根本意识不到采取行动的冲动从何而来。所以,形成习惯后,也让我们无意识的被习惯性行为所支配不自知的陷入旧模式。
一名售货员,每当顾客用完礼品卡上的余额后,按照规定把空卡一剪两半。某天,连续接待了几个刷光礼品卡的顾客,当下一位顾客走上前来时,刷了顾客的信用卡,拿起剪刀,直接剪成了两半,动作连贯自如……。
因而,我们想要转变行为,首先要将当下的行为习惯提升到意识层面。意识到每天在进行哪些行为,才能进行改变。
【“除非你让下意识意识化,否则它将支配你的生活,而你会称之为命运。”--卡尔荣格】
1.1 用习惯积分卡,了解当前行为
--列出日常习惯,客观记录,对当下做的事保持警觉
--为习惯做标记:(好习惯+) (坏习惯-) (不好不坏=)
PS:标注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取决与你当前目标:对于一个减肥者吃花生酱面包是坏习惯,而对增肌的人是好习惯。
如果你难以评价一个习惯可以这样问自己:这个行为是否有助于我成为想成为的人。
1.2创建“执行意图”
公式:我将在【时间】和【地点】做【事情】
--冥想:我将在早上起床后冥想5分钟;
--健身:晚上8点,在健身房跑步1小时;
--睡眠:晚上10:30上床休息;
数百项研究证明创建执行意图,提高了我们坚持做一件事的可能性。执行意图,把行为改变的计划转化为明确的执行细节。你不需要随时思考做决定我该做什么或如何做,而是提示发生后直接行动。这是“效率手册”有效用的原因。
1.3习惯叠加:在已有习惯上叠加一个新习惯
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新习惯】
例:每天早上倒完咖啡,我会冥想1分钟;
当我下班回家,脱下来工作的职业装,我会马上换上健身的衣服。
PS:计划要足够清晰具体,不需要任何的思考和犹豫,可以立即执行。比如养成练瑜伽的习惯时,你要说,早上起床喝一杯水后,开始练习瑜伽。如果只是说早上练瑜伽,就不够清晰,应该什么时候做呢,是早餐前还是后呢。
1.4 改善环境
--将特定的习惯和特定的空间建立练习:健身房锻炼、家里休息、每个地方都与某些例行事务联系在一起。你可以设定行为发生的空间,比如沙发上读书,阳台上练瑜伽,书桌前写字。当来到特定的空间,便成为某个特定行为启动的提示。
--在环境当中,创造鲜明的提示:把你的注意力引向你想要的举动。
想要学习弹吉他,把吉他放在客厅的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想多读点书,书架放在客厅最醒目的位置。想多吃维生素提高免疫力,把它摆在每天吃早餐的桌子上。
--同样的,戒掉坏习惯,要让提示消失不见,为自己创造一个有纪律的环境。
沉湎与电子游戏,每次玩过之后,拔掉控制器插头,放到壁橱里;看电视太多,把电视移除卧室。让行为发生变的不那么容易。疫情在家迷上了看美剧,总是一打开就几个小时过去了,后来在看完后就直接删除APP,很久都没再装回来了…
2、培养习惯的第二定律:让它有吸引力(渴求)
2.1 绑定喜好:在一件事之后得以做另一件你喜爱的事。
一个酷爱看影视剧的人为了增加锻炼的次数,黑进他的健身脚踏车,编写了一个小程序链接到电脑和电视,只有他以特定的速度踩踏板时,才能播放节目~
绑定喜好可以与习惯叠加连用:
--继【当前习惯】之后,我将【我需要的】
--继【我需要的习惯】之后,我将【我想要的习惯】
比如你特别想刷微博,但你需要做更多的锻炼,你可以这样来设定。
--在自己掏出手机后,需要完成十次立卧撑跳。
--立卧跳之后,我可以刷微博。
2.2 找到所属群体:
--人类曾是群居动物,获得集体的认可,遵从集体的规则,是我们的天性。因此当某种行为有助于我们融入团体,获得团体的认可时,它就具备了吸引力。
--从众心理: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行为实验,发现:每当人们不确定该怎么做时,就会观察周边的人,最终采用大多数人的做法,即便那是错的。所以行为的改变如果是挑战团体规范时,改变是没有吸引力的。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今天各类社群、读书会、训练营那么火的原因吧,为一群人培养共同的习惯找到了合适的土壤。
2.3 重建与习惯之间联系
每个行为背后都有表层的渴望和深层的动机,我想吃一快蛋糕是表层的渴望,潜在的动机是:我想要获取食物。
人类的深层动机一直都没有变(获取食物/传宗接代/建立关系/社会认可…),具体的表现形式,由于历史阶段的不同有所演化。
我们当前所拥有的习惯其实是满足古老欲望的现代方法。深层次的动机没有变,只不过根据时代的发展,表现在具体习惯上有所不同。
一个人可能通过吸烟缓解情绪,另一个人通过跑步减轻焦虑。你当下的习惯不一定是你所面临问题的最佳方案,只是你当前所掌握的一种方法而已。
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解决方案(习惯)与问题(潜在动机)的联系,来改变习惯。
--改变预测机制 来改变与行动之间的积极联系
大脑不断地在探索周边环境中的提示信息,并且预测下一个时刻该做什么。
提示:刚烧开的水,很烫;预测,我碰到他的话会被烫伤,要注意别碰到。
提示:中午12点了,这里预测会不同,有的人说:我又要做午饭了!(消极预测)有的人说:我又可以尝试我的新菜谱,可以为我的家人做一顿美美的午餐了。(积极预测)
在预测阶段所产生的感觉和情绪,就是我们所说的渴望。积极的预测与接下来的行为所联系的就是积极的情绪。当我们的行为都与积极的情绪联系起来,习惯就有了吸引力。
这一点我试过特别的难,因为我们的预测和行动机制在瞬间完成。我预测到要马上要做的PPT好难呀(一个消极情绪),于是瞬间决定继续玩一会儿手机放松一下(消极情绪没有启动期待的行动)。
对于那些高难度或者不得不养成的习惯,可以换个描述方法来改变与行为之间的联系。就像前面的例子做饭:你得做,和你想做,说法都对,无论选择何种心态,都能找到证据。做PPT:我又可以练习做PPT的技能了!
重建与习惯的联系,就像重新编码习惯养成的这套程序。突出他们的益处而非不足,改变思维方式。就像捕捉念头,捕捉到,观照它,转为积极行动,整个变化也是瞬间完成。这需要不断的练习,修改大脑程序。
3、培养习惯的第三定律:让它简单易行(回应)
3.1 关注行为发生的次数
培养习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频率,不要力求完美,重点是开始。每重复一次大脑当中对应的神经回路被激活一次,重复足够多次,大脑会发生明显的生理变化。
3.2 最省力法则
人类天性是遵循最省力法则的,尽一切可能保存精力。很多以“1分钟2分钟完成某事”命名的文章或视频点击量往往很高,因为大家都想知道如何节省精力完成一件事。
如果你设定的运动计划是每次做10个俯卧撑,你在工作间隙都能完成这个任务。
让它简单易行不仅仅是做容易的事,核心是尽可能确保你可以不那么费力的去做具有长期回报的事儿。
3.3 利用两分钟规则,培养习惯的“切入口“
研究人员预估,我们每天的行动中有40%-60%都出自习惯。一个短暂的习惯动作,可以影响你之后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后采取的行动。就像是开车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匝道。它使你不知不觉加速前进,直到走上正路。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拿起手机为了看一条信息,结果就半个小时过去了; 打开一包零食,即使吃饱了,也停不下来。
把你想培养习惯的先缩减为两分钟版本:
--每晚阅读变“读一页”书
--做30分钟瑜伽,变成“拿出瑜伽垫拉伸”
--复习功课,变成“打开我的笔记本”
--跑5公里,变成“换上衣服热身”
一个习惯的开始,不应该让人觉得是个挑战,应该很容易开始。前两分钟是启动正式程序的仪式,一种程序的开始越是具有仪式感,就越可能注意力高度集中。
PS:这个仪式感,不要做多了。强制性两分钟,如果不够强制,你很可能在一开始做多了,不会觉得是一件轻松的事。两分钟一到就停下来。一定要在感觉良好时及时收手。
把要培养的习惯分为几个阶段,慢慢推进,保证它是让人轻松舒适的
你可以按照:轻松到很难,来划分级别:
4、培养习惯的第四定律:让它令人愉悦(奖励)
我们的大脑喜欢享受即时满足,而培养一个好习惯奖励是延迟的,坏习惯的奖励是即时的。
关键时刻,即时满足往往胜出。“瘦身“是长期有益的事情,但当下那一口汉堡包实在太爽;垃圾食品满足了一时口腹之欲,长期来看损害健康。
4.1 给好习惯添加一点即时快乐,让奖励凸显
当你在戒掉网购坏习惯或说养成节制好习惯时,保持“不冲动购物”极具挑战。一次购物行为使你获得极大的满足感,而克制了一次购物,却没有任何精神上的回报。
为此,你可以开立一个账户,每次你克制住购买物品时,将那笔钱存入该账户。看到账户上数字的增长,这种可见的奖励变化,让你即便什么都没买依然觉得满足。
4.2 习惯跟踪
用健身日志、效率手册等方式来追踪习惯。在日历上打叉或健身日记上记录一笔,可以看见进步的轨迹,日历上被填满的空格,让你不想因为一次中断而前功尽弃。
PS:一个阶段追踪一个习惯,不要让追踪习惯的工作量太大而成为阻碍。
4.3 培养习惯绝对不能错过两次,因为两次是一个新习惯的开始
当情绪低落时,可以缩短行为的时间和数量,但绝不要中断。你可以只做10个下蹲,甚至2个俯卧撑,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简单的进行也是为新习惯投了一票。
如果确实中断了,但一定不要错过两次。
【复利的首要规则:除非万不得已,否则永远不要打断--查理.芒格】
4.4 选择正确的测量标准
如果你想知道厨师菜做的如何,不是追踪每天的收入,更重要的是食客的评价以及光盘率。减肥的测量标准也不应只盯者重量,瓶颈期时,你应该关注状态是否变好了,皮肤更光泽了。
4.5 给坏习惯添加一点即时成本
一旦某种行为带来不良后果,或严重的惩罚,行为就会转变。你可以通过制定惩罚措施或请他人监督,因为我们都很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如没有完成第一阶段减肥目标,要负责给家里所有人洗一个月衣服;花1000元,请好朋友吃饭……。 前提是,制定的计划是合理的。
5、高级战术:培养符合你人生目标的习惯
好像在任何一本有关与个人成长话题的书里,“人生目标“都是逃不开的部分。
--如果你培养的习惯是符合人生目标和愿景的,习惯也更容易培养起来。这个习惯行为与你的信念、愿景、价值观相一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天赋优势,选择了合适的领域成功的概率才更高。因而要确保你的人生目标能够发挥你的优势。
PS:判断适合你的领域,不在于你多喜欢,而是你是否比大多数人更能承受这项任务带来的痛苦,伤害别人多于伤害你的事就是你生来适合做的事。
6、习惯的陷阱
当某个行为形成习惯后,很容易陷入漫不经心的陷阱,机械重复。真正的进步是:习惯+刻意练习的结合。比如你可以每次要求自己进步1%,保持每次都是集中精力,有意识去改进,不只是简单重复。
7、“习惯“是服务于我们的人生目标,要不断更新迭代
习惯带来很多好处,但也让我们陷入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生活在不断的变化,我们的目标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定期检查习惯,看看他是否还在为你服务,根据阶段性的目标,培养有效的行为习惯。
读书笔记|20200405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