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给我寄来《五常学经济》,说值得一读。
看张五常的像,因为照片小,不够清晰,看不清他的年龄。白色的爆炸式发型让你以为当代艺术家或歌星什么的,再翻一下,我就忍不住想笑——世界顶尖级的经济学家,1938年生,香港人。发型弄成这样,有周伯通的精气神,真乃奇葩。
张五常的成长确实奇特,其中童年有几段经历值得注意——
因为没有纸笔,我在晚上跟一位也是逃难到哪里的八股先生背诵古诗与诗词,不知何解,但遗传了母亲过目不忘的本领。背了很多,是今天写中文的本钱了。
因为我染上疟疾,有几个月妈妈们要我每天下午到山间走,对夕阳的变化有研究,是今天搞摄影艺术的本钱了。
妈妈知道她不足以养活所有的孩子,让我背着妹妹到田野走,希望找到什么可以养活自己。这些在田园觅食的日子,使我对中国的农村生活与农植操作指导和多而深入。后来我《佃农理论》时,我对中国农业资料的处理驾轻就熟。想想吧,我对中国农业的文字描述月统计数字图书馆可以找到,但只读这些不容易体会实际情况。那沙的经历,使我参考这些资料时得到的自己记忆的印证。后来出版《佃农理论》第八章,我用幼年时获得的农植只是相处一套处理统计数字的方法,阿尔钦与约翰逊读后皆说该章伟大。
孩子就该和空气阳光草坪泥巴混在一起,这是诗人散文家的美好期盼,实际上这也符合教育的原理。我想张五常的经历诠释了童年具有丰富感性经验的重要。在《童年——人一生的根》一文中,作者也大力提倡让孩子“身体参与”,远离非生态的“只有眼睛参与”的室内读书玩电脑的学习。我一直质疑 “海量阅读”的实验,虽然它被众多专家记者吹捧。现在,我会越来越坚决的反对。我想让孩子有质量的阅读,培养孩子的思考习惯才是重点
张五常更有价值的经历是这些——
不易想象其他学子碰上我那种种神奇际遇,就是金庸笔下的神雕小子也比我不过。把自己的奇遇写下来的另外原因是——“我不认为把孩子管教得严或强迫孩子做功课是明智的教导。我认为孩子只要不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父母要让孩子自由发展。不良嗜好要管,呆坐终日不成,但任何有创造性的玩意,只要孩子有兴趣,都要鼓励。在思维发展上,想象力非常重要。我少小的经历,虽然活过苦日子,但逃学玩耍,父母儿女太多管不着,是我长大后以想象力纵横学术的主要原因。
我认为一个青年如果看不起自己,万事皆休。想当年,读书考试屡战屡败,但是总有老师或朋友看得起我。这是我在极端的失败中尊重自己。对自己有信心,一旦遇上机会,翻身易如反掌。
我少年时在内地和香港读书不成,但其他环境却给我后来求学打下基础。家中兄弟姐妹众多,家里没有时间管我,让我有独自思想的机会。抗战时期的逃难,在广西一带虽然艰苦,但遇见很多不同的事,培养了我的好奇、求知的兴趣。其后在香港街头巷尾结交不少奇人异士,有下棋的,有踢足球的,有写文章的,有场粤曲的,打乒乓球的,有打功夫的,吟诗作对的…… 这些“三山五岳”的朋友使我能在多方面发展,脑子变灵活了。在佛山华英小学读书不成,但有一位吕老师;在湾仔书院读书不成,但有一位郭老师;在黄人中学不成,但有一位黄老师—— 这些老师没有教我什么,但他们没有见到我成绩不好而看低我。这使我有了自信。
能独立思想,有好奇心,脑子灵活,有自信——就算不识字,其求学根基也比中学考第一要强得多。我先到多伦多去补修一些大学预科,其实主要是学英文。语言不能速成,无话可说。 一旦语言足可应付,整个中学的什么历史呀,地理呀,数学呀,一发劲,只不过是几个星期的功夫。
多年前读过老外写的一本《儿童创造力培养原理》,印象深刻。张五常的成长验证了这本书的重要理论——创造力的强弱是区分一流二流人才的标致,给儿童较少的约束是其创造力的产生的重要条件。可惜我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怎么也跳不出学校教育的樊笼,不仅因为我自己的能力稀疏,胆识不够,也因为我们教育环境的复杂和创造空气的微薄。所以无论是对自己的儿子还是对学生,我给的自由度都是很有限的。陶行知先生的《创造宣言》问世快一百年了吧,我们的孩子依然被重重绳索捆绑。但愿更多的有识之士有决心有能力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脚,解放孩子的大脑,把孩子的创造力释放出来。
张五常的不寻常是众多学子可遇不可求的——
比较难的有两点。第一就是求学要有所成,跟做任何事一样,都要下一点决心。求学不求学只不过一念之间。第二点就是最难的了,求学要遇到名师。
张五常详细介绍了他的恩师们给他的启发和重大影响。治学严谨热忱,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孜孜不倦地启发学生思考,激励鼓舞学生是这些老师的共性。我想张五常自己也会这样对待他的学生。跟什么人学生么人。我们的大学如果方向制度搞对了,我们也不会缺乏这样的老师。民国时期的大师们早就用言行证明了中国学者一样卓尔不群。
张五常的成长成功似乎有太多的偶然,但是他的偶然中却时时验证着教育的真谛:童年有丰富的感性经历;能独立思想,有好奇心,脑子灵活,有自信;得到优秀老师的指导,追求卓越。
我们的孩子得到这些真的有那么难吗?如果家长老师都把握教育的真谛,都尽可能去实践,希望总会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