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似乎是注定的。2003年下半年,我读初二。开学后不久,我们班来了个转学生,男生,长得帅帅的。大家都对他充满了好奇,我也不例外。事情说起来真是有些奇妙。班主任老师竟然安排他与我同桌。后来我知道,他的爸爸是位老师。有一天的自习课上,他从书包里摸出一本杂志,小心地放在桌上,这一举动被我瞄到了。我当时想也没想,便腆着脸皮向他借,没想到他竟然答应了。那时候我可是个小小的“文青”啊,作文经常被老师拿来当范文外,还常常找各种课外书来读。那本杂志被我借过来后,花了一节课的时间,我便将其囫囵个地消灭了。书中的内容早已忘却,但是,该记得的永远都会记得。我记住了那本杂志的名字:《读者》。
这是我与《读者》的相遇。
后来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精力都投入了学习,视力急剧下降之外,也换来了一个结果:我如愿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上了高中以后,学习任务更重了,但可能是新换了个环境吧,抑或是还没有从中考的胜利中完全清醒过来。高中第一个学年下来,我的数学成绩全线溃败。到了高二,我很想把数学成绩赶上去,可是已经显得力不从心。这时的我,对数学已经有了一种消极懈怠的情绪。很偶然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我发现坐在前排的一个女生正在看一本杂志,我凑上前去,嘿,《读者》!我像见到了一位久违的朋友一般,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时的我,是多么需要一位精神上的导师给我继续奋进的力量啊。于是,我向那个女生借来了《读者》。这本《读者》我读了好几天,直到那个女生催我还时,我才完璧归赵。高考结束后,我到一位朋友家做客,从他家借回了近十本《读者》。那十本杂志我都一本一本地读完了。通过这些阅读,我对《读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认为她是一位胸襟广博,富有爱心的良师益友。
这是我与《读者》的相识。
后来,我上了大学。由于大学期间的课外时间相对充裕,我开始给《读者》荐稿。可是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容易的。我记得那是2011年,我推荐的稿子第一次上了《读者》。那种喜悦的心情真是无法言说。2011年9月底,正是我备战考研最酣畅淋漓的时候。有一天傍晚,我从政治补习班下课回校的路上,经过一个报刊亭,忍不住在那逗留了一会儿。其实我是想看看熟悉的《读者》。忽然,我在最新一期的《读者》中看到了一篇我推荐的文章。在那一刻,我感觉自己似乎被所有的阳光照耀着。
2012年9月,我如愿来到了榕城福州,攻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硕士学位。尽管学习任务重,我还是会抽一些闲暇时间购买、阅读《读者》。《读者》已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时常在散步的时候绕到大街上的报刊亭那儿,为的是看看《读者》崭新的封面,翻翻新一期《读者》的目录。以上可以说是我和《读者》的相交与相知。
2013年9月,我读研二了。生命真的是不可思议,在我误入凡尘的这二十四年里,我认识《读者》已经十年了。十年光阴,像那东去的大江水,奔流到海不复回。往事并不苍老,许许多多的画面还是深嵌在我的脑海。记忆是一把筛子,留下的总是那些美好的过往,美好的过往是一坛坛的美酒,越酿越醇,回味无穷。
这十年,我一直在路上,《读者》一直在路上。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我仍然愿意与《读者》携手同行,永远向着真、善、美的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