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叫“婆罗门之子”,开篇是这样的:
在屋影里,在阳光下河边的小船旁,在矮柳树丛的绿荫中,在菩提树的树荫下,婆罗门英俊的儿子悉达多,这只富有青春活力的苍鹰,跟他的朋友劬嫔陀——另一个婆罗门之子一起长大。悉达多在河边净沐献祭,太阳将他修长的臂膀晒成了褐色。
佛陀生活在古印度的帝王家,书中的这位悉达多是跟佛陀同时代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婆罗门的家庭,他的父亲给他做的规划,就是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婆罗门。但是,悉达多内心并不快乐,他心里有很多疑惑,觉得自己每天修习的这些方法都没法使得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安宁。
悉达多开始预感到,父亲和其他智慧的婆罗门把他们所拥有智慧的大部分和精髓都已经传授给了他,但他的精神并没有得到满足,他的灵魂并没有得到安宁,他的心仍未得到平静。所以有一天,悉达多就和他的朋友劬嫔陀讲:“我准备要离开。”去做一个沙门。
在悉达多面前只有一个目标:进入空境,让渴望、追求、梦想、欢乐和痛苦统统成为空。悉达多跟着最长者不断地修习神通的修炼方法,依据沙门的新仪轨修行对自我的破除,修行禅定。
有一天悉达多跟劬嫔陀说,自己打算离开沙门的队伍,因为他觉得这些修行方法并没有给他带来内心的宁静。
这时候他们听说有一个证悟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很多人都说跟着他学到了证悟的方法,所以悉达多和劬嫔陀决定去追寻乔达摩·悉达多。
但很快悉达多就发现:一旦你用语言文字把自己内心拥有的智慧和体验感讲给别人听的时候,就已经错了。而这使得悉达多没法接受自己跟着佛陀所讲的法去修行。悉达多说:“没有人能经由教义而获得解脱!”
悉达多决定自己去体会醒悟过后的人生。所以接下来他说:“我活着,我既是一个人,又与一切其他人相分离,我是悉达多!而世间还没有哪件事物像我了解我——悉达多那么少!”他说:“我再也不读《瑜伽吠陀》了,不再读《阿闼婆吠陀》了,不再做苦行僧了,也不再接受任何一种教义了。我要向我自己学习,做我自己的弟子,我要认识我自己,认识悉达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