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听到林清玄这个名字时,咯噔一下,瞬间被惊艳到了。
是不是一个容貌俊秀,一尘不染的翩翩佳公子形象?
即便不是这样,也最起码是一个满腹经纶,仙风道骨的老者?
我也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当时就是这个感觉。
但直到有一次我无意中在某本杂志上瞥见一个发量堪忧的男子后,旁边明明白白地标注着三个字:林清玄
我还担心重名的可能,又上网核实了一下,结果发现没错,我一直很敬仰的林老师就长这样。
呐,给你们看一下林老师的近照:
我高中三年一直用这张图当做我饭卡上的照片,正因如此,我才博得了很多女同学的青睐。有些人甚至觉得我有着和火云邪神一样的风韵,但我用生物多样性的观点一一否定了他们。
哈,开个玩笑。其实,我很喜欢林老师的。
林清玄的散文总是给我一种如沐春风的亲近感,平平淡淡的文字里却潜藏了无数令人感慨的道理。
这是我摘取的一段: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是不是读着读着脑子里就有了那样一个温馨的场景,情不自禁地,笑容就浮现了出来了?
我从来不觉得读那些玄幻小说比读他的散文有意思。
而写到这,我才突然回忆起来,我痴迷读书的那阵子,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
可能只有天知道我那时候有多喜欢读书,可惜的是,这个习惯正在被我逐渐丢掉。
但我觉得不是我的原因,我内心更希望把罪责推脱到周围环境身上,可能这样会少一点负罪感。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想啊,大概在六、七年前,4G还没普及的时候,我有幸在上学期间拿到了一部智能手机。
当时我白天沉迷手机游戏,夜里主要偷看各种小说。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有一阵子,然后直到某天凌晨我被起来上厕所的家人抓个正着,于是这项活动随着我的手机被扔下四楼从而正式宣告破产。
但在今天,在某个无聊的时候,我还是会想起那段有意思的经历,但我却再也不会碰那时候的游戏了。
我有了更好的游戏,拥有了更多的选择,那我为什么非要去玩那些早已经过时的游戏呢?
即便是为了怀念,那这种怀念也不会长久,当你怀念够了的时候,多数人还是会选择高画质,高帧率,剧情迷人,打斗逼真的游戏,而不是那些像素拼成的小人。
读书也是一样的,纸质书在以前是我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毫不夸张的来说,我看书完全是发自真心。
想象一下,各种纸质书,沉甸甸的捧在手里,一边欣赏书的内容,一边倾听着翻页时纸与纸之间的摩挲声,那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没有任何人打扰的美妙感觉,啧啧,简直无可替代。
然而环境变了,现在的书籍,有了很多替代品。
最直接的就是电子书。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小巧精致的阅读器在一步步动摇了纸质书的地位。
相比于纸质书,kindle、iReader的便携性更容易让它占据优势地位。你是如何在搬家的时候处理那一堆旧书的呢?扔了吧,舍不得,毕竟是自己的书,万一以后还会用到呢?不扔的话,又得费时费力地去整理,说不定还得专门为它们腾出个地儿,好好供着。
加上纸质书的价格呈慢慢上涨趋势,就拿我挺喜欢的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来看,一本像模像样的纸质书起码也要20到30元,小说本来看的就快,要是按照自己心意,都买纸质书,一年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那我倒不如充一个读书app的会员,遇到特别喜欢的书大不了直接下载,而下载价格相较于纸质书可便宜了不止一点点。
而我说的还只是区区一个电子书,我相信有更多的人愿意将时间花在追剧、游戏、看直播等层出不穷的各类娱乐活动之上,毕竟那种快感来的轻而易举。
你躺床上,随手打开手机,点开直播或者哪部你正在追的剧,不出几秒就会完全陷进去。而时间飞快,你再放下手机的时候,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可能你收获了和朋友在一起的谈资,但长此以往,更多的感觉就好像在是白白浪费时间。
而事实也的确和你感觉的一样。
我并不拒绝电子书,我觉得电子书的存在是人类智慧的体现。
像各类小说、言情故事啊,读一读就扔了的那类,你用阅读器看的话岂不是刚刚好?
不占地,碎片化阅读,啥时候想看一摸口袋,哎,随时随地就能看起来,舒服得很。
至于那些散文啊、诗集啊、还有一些精美的插画,你要是也捧个小屏幕在那阅读的话,啧啧啧,不是我说啥,没那味道啊,朋友!
我也认为多样的娱乐方式在今天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往往读书这项简单朴实的活动,最容易被人遗忘。
其实一本好书就是一件工艺品,每次翻开我都有着一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不仅仅是对于这本书,而是对整个书的创作、制造到问世的一系列过程都充满了感激。
无论书的好坏,内容怎样,感激的心情都是不会丢的。
我之前一度去专门寻找过路边小商贩卖的盗版书,回家之后,抚摸着略显肮脏的书面,看着一页一页的错别字,毫无理由,竟然产生一种莫名的喜爱之感。
可能盗版书也是一种与众不同,稍有瑕疵的工艺品吧。
而这篇文章是带着一丝我的个人观念写出来的,我总是坚信一个事实,那就是:纸质书永远也不会在这个稍显浮华的世界里黯然谢幕的。
说纸质书不会消失,倒不如说它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
我不想把这件事说的和写作文一样单调,用各种华丽辞藻堆砌得中规中矩。
我想表达的是,纸质书本身就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它存在于我和一些人的心里,让我们一直觉得其他同类事物没办法能与之相比。
尽管我也会在玩游戏和看书之间犹豫,尽管我宿舍书架上买了有一年的《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也只看了将近一半,但要是让我在看书和其他娱乐方式里挑选一个作为终生爱好的话,我总是会选择前者的。
我听过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说纸质书就好像女朋友,电子书呢则是充气娃娃,在你有了女朋友的时候充气娃娃就是个摆设,只有女朋友不在身边才可能会用到娃娃,即便用,它也只是娃娃,不能成为女朋友。
这个比喻是有些恶俗,但颇有几分歪理。
再悄悄告诉你们一些我的独家感悟吧:王小波的书读起来总感觉像小黄书,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里人名总是那么晦涩难记;欧·亨利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村上春树也是一个色情小说的作者:龙族5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更完?南派三叔究竟为什么要把阿宁这个如此漂亮的姑娘给写死?
我捧着屏幕上仍然显示着游戏直播画面的平板,又一次想念起了林清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