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明确了:割裂的市场,收益说了算
今天市场有深化割裂的迹象
少数板块少数个股撑起短线赚钱效应
同时大市值行业龙头个股持续高位震荡支撑指数
市场割裂得比过往任何一天都严重
同时我们昨天预期市场二次探低点未结束
今天我们未能等来指数的二次探代点
却先收到个股整体深幅下探
市场在指数高位震荡情况下个股走出了下跌行情
纵观过往A股的历史
大家的投资逻辑一直是中小盘个股跑出可观涨幅
大盘个股掌控指数市场行情
但如今随着市场逐渐成熟,逐渐向香港美国靠拢
市场投资者结构逐渐机构化
近半年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市场指数在一众权重龙头股支撑下妥妥往上
而各大中小盘个股纷纷向下,即使是业绩增长十分亮眼的也是如此
市场分时图出现了持续性的白线高于黄线的情况
这情况我们在昨天也充分讨论了
而我们认为这情况在明年大概率会深化并不会减缓
因为市场向成熟市场靠拢和机构化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而这个大趋势带来的就是像美股和港股一样
少量个股占据市场极大成交量,其它个股无论业绩均出现流动性折价
同时机构因为投资者结构变化不断壮大
而机构内部也分化严重,大的越大,小的越小,两极分化
而大机构不断壮大,需要对应个股流动性满足
而行业龙头天然具备行业优势和流动性充裕
自然深受大机构喜爱而大幅配置
所以这是个自然趋势性现象
而这现象可能出现阶段性减缓
但长期看是不可逆的大趋势
未来在一众权重个股支撑下
指数将跑赢市场上绝大部分个股
指数投资也是市场未来不可逆的一个大趋势
至于行情方面也没有太多可说的
短线赚钱效应在少数板块持续发力情况下依然较好
而中长线个股,特别是底部横盘个股受到资金驱动型下跌影响较大
整体市场个股二次探低点行情未结束
而指数在探低点过程依然大概率优于个股
总结:市场二次探低点未结束,市场依然有机会再度试探前期低点
以下是公司今天行情观点,有不同想法和建议的,欢迎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进行沟通交流。
今天市场平开后持续震荡下跌,各大指数均以下跌坐收。
从板块上看,今天领涨的主要是周期类资源股板块,领跌的主要是概念股板块。从个股涨跌幅分布看到,今天个股呈现普跌,上涨个股远少于下跌个股,大涨个股远少于大跌个股。大涨的主要是超跌股和趋势股,大跌的主要是弱势股。全天市场缩量调整,外资呈现净流入。
今天市场活跃股赚钱效应一般,市场整体赚钱效应很差。
操作策略:
昨天公司观点明确了:短期市场二次探低点大概率未结束,市场依然有可能再破昨天低点继续下探前期低点,市场短期整体依然维持从调整进入止跌站稳,市场需要在这个位置二次确认低点后震荡整理修复后才有机会继续往上,短期市场出现突破性大行情的概率不大。市场中期行情则继续维持宽幅震荡格局不变,长期行情依然是强势往上。市场中期震荡整理完成后有机会再度开启中期震荡往上趋势。
今天市场平开后持续震荡下跌,各大指数均以下跌坐收。昨天公司观点明确了:短期市场二次探低点大概率未结束,市场依然有可能再破昨天低点继续下探前期低点,市场短期整体依然维持从调整进入止跌站稳,市场需要在这个位置二次确认低点后震荡整理修复后才有机会继续往上,短期市场出现突破性大行情的概率不大。市场中期行情则继续维持宽幅震荡格局不变,长期行情依然是强势往上。市场中期震荡整理完成后有机会再度开启中期震荡往上趋势。今天市场指数并没有如期破周二低点出现继续下探低点情况,而是持续震荡整理,但个股则是普跌格局,少量指标股撑起指数,而个股由调整较深。
在前期持续强调市场二次探低点未结束情况下,今天市场指数的确是震荡整理没有下探,和预期有偏离。但我们未等来市场指数二次探低点,却等收到了个股普跌的结果。市场指数看起来很健康,但昨天也明确了在周二快速杀跌后,昨天的上涨更多是超跌反弹,后期市场还要再探前期低点。今天指数迹象不明显,但个股基本沿着观点预期持续调整。这也侧面证明了前期我们的观点:资金集中在热门板块带动指数持续跑赢各类个股。后市预期市场二次探低点未结束,而指数依然是大概率跑赢个股,所以当市场下探的过程是指数较好的进场机会。
今天市场呈现明显指数行情,个股普跌,个股领先市场继续进入二次探低点。短期市场二次探低点大概率未结束,市场依然有可能再破周二低点继续下探前期低点,市场短期整体依然维持从调整进入止跌站稳,市场需要在这个位置二次确认低点后震荡整理修复后才有机会继续往上,短期市场出现突破性大行情的概率不大。市场中期行情则继续维持宽幅震荡格局不变,长期行情依然是强势往上。市场中期震荡整理完成后有机会再度开启中期震荡往上趋势。现在要做的不是恐惧风险恐惧调整,是找到好股票,逢低买入中长线持有,只有行情来的时候你在场,才能享受到行情的红利。
操作建议:今天市场呈现明显个股普跌,指数震荡的割裂行情。我们预期市场二次探低点未结束,市场依然有机会再创周二新低下探前期低点。短期市场依然是从调整进入止跌站稳,市场需要在这个位置持续震荡整理修复后才有机会继续往上创新高。操作上建议继续坚守逢低买入不追高策略,继续逢低布局低位低估值的活跃绩优成长股。同时建议关注在分化行情下确定性更高的指数投资。
欢迎转载,让更多有需要的人看到市场观点,找到市场方向。